3.28日,一场高规格的会晤,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展开,堪称现代版"武林盟主大会"。
当美国联邦快递、德国奔驰、法国赛诺菲的掌门人组成"欧美天团",与沙特阿美、巴西淡水河谷的能源双雄同框时,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全球产业格局的变迁,更是中国外交与经济的"战略布局"。
这场精心设计的座位排序,藏着比《三国演义》更精彩的“合作”密码。
背靠着幽燕金秋图,主席台围绕中心依次坐着的,是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外长王毅、副总理何立峰、发改委主任郑栅洁、财长蓝佛安、商务部长王文涛、政研室常务副主任唐方裕、常务副外长马朝旭。
左手边,依次坐的是三星会长李在镕为首的全球财团组织,
右手边,依次坐的是以丰田会长丰田章男为首的全球财团组织。
正对面,则是来自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韩国、沙特七个主要经济体,代表着物流、汽车、制药、金融、机械、半导体和能源等七大产业的产业巨擘。
“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这就是今天中国向世界释放出的信号。
相较于去年同期由“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牵头,会晤的是美国工商界,今年我们将范围扩大至全球,朋友也变得更多。
第一排8位产业巨擘的排列堪称"大国平衡术":美国联邦快递(物流)对德国奔驰(汽车),法国赛诺菲(医药)对英国汇丰(金融),日本日立(科技)对韩国SK海力士(半导体),沙特阿美(能源)对巴西淡水河谷(矿产)。
一排左1 沙特阿美总裁纳瑟尔(12 号位)
一排左2 日本日立制作所会长东原敏昭(10 号位)
一排左3 政治局委员、副总理何立峰(8 号位)
一排左4 法国赛诺菲集团首席执行官韩保罗(6 号位)
一排左5 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蔡奇(4 号位)
一排左6 美国联邦快递集团总裁芮思博(2 号位)
一排右6 德国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会主席康林松(3 号位)
一排右5 政治局委员、外办主任王毅(5 号位)
一排右4 英国汇丰控股集团行政总裁艾桥智(7 号位)
一排右3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9 号位)
一排右2 韩国SK海力士社长郭鲁正(11 号位)
一排右1 巴西淡水河谷董事长施蒂勒(12号位)
座位安排的蛮有意思的,这种"国别+行业"的交叉布局,像极了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智慧——既避免一家独大,又确保产业链上下游的相互制衡。
回顾历史,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美国力主将中国列为"发展中国家",欧盟则坚持"成熟经济体"标准,最终双方妥协为"特殊与差别待遇"。如今中国用同样的智慧,在全球产业版图中既当"伙伴"又当"裁判"。
本届论坛参会企业中,欧洲企业数量(15家)首次超过美国(4家),德国DHL、法国施耐德等企业跻身第二排核心区。这种变化与2024年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紧张局势形成鲜明对比。
当丰田章男与宝马齐普策同台而坐,当桥水达利欧与黑石苏世民"隔空对弈",第二排的11位资本巨擘正在上演"没有硝烟的战争"。
这些手握万亿资金的操盘手们,正在用脚投票——谁与中国合作更紧密,谁就能在未来的产业规则制定中占据先机。
二排左1 德国DHL物流首席执行官麦韬远(11号位)
二排左2 英中贸易协会总裁詹诚信(9号位)
二排左3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谭森(7号位)
二排左4 桥水投资创始人达利欧(5号位)
二排左5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 (3号位)
二排左6 丰田会长丰田章男 (1号位)
二排右5 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 (2号位)
二排右4 黑石集团董事长苏世民 (4号位)
二排右3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欧伦斯(6号位)
二排右2 英中贸易协会主席古沛勤(8号位)
二排右1 法兴银行董事长司马吉(10号位)
比如宝马的"中国赌局",尽管欧盟威胁加征关税,但宝马仍坚持反对保护主义,并宣布将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市场作为"战略支点"。其董事长齐普策直言:"中国研发成果将反哺全球市场"。
我们的“老朋友”苹果库克在中国多地溜达了一周,却未现身,但其供应链已在中国实现60%可再生能源覆盖,并追加7.2亿元投资建设风电光伏项目。这种"曲线合作"恰恰暴露了美国企业的焦虑。
照片中的这些大佬,大部分在3月23日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前,就已经抵达中国,很多都待了超过一周的时间,在此期间,各部委集中给他们办理了大量的审批事宜,双方也签署了一系列的合作协议。
本届论坛签约项目涉及金额超8000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半导体领域占比超60%。而第二排的沙特阿美与宝钢集团正在推进的氢能合作,或将重塑全球能源版图。
在这场"武林大会"背后,中国正在布一个更大的局——以产业为棋盘,以资本为棋子,重构全球产业链话语权。
第一战场:新能源汽车的"新战国时代"
当丰田与宝马"左右互搏",背后是中日德三国在混动、纯电、氢能技术路线上的生死竞速。中国通过"双积分政策"和"充电基建"两张王牌,已占据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60%份额。但真正的决战在智能驾驶——华为ADS 2.0系统实现城区NCA覆盖率90%,而特斯拉FSD V12仍在为数据合规头疼。
回顾历史,20年前中国汽车工业被戏称为"四个轮子加沙发",如今中国L4级自动驾驶测试里程已超美国。这种逆袭剧本,与当年日本半导体产业崛起何其相似。
第二战场:半导体的"新冷战2.0"
SK海力士与台积电的"韩台争霸",折射出中国突破技术封锁的决心。中芯国际14nm良品率突破95%,华为麒麟芯片回归供应链,背后是千亿级半导体产业基金的支持。但真正的胜负手在EDA软件——华大九天市占率从5%飙升至30%,正在改写"卡脖子"规则。
2025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目标定为45%,而ASML总裁温宁克坦言:"限制对华出口将令欧洲失去未来30%市场"。
第三战场:生物医药的"健康革命"
赛诺菲与辉瑞的"疫苗博弈",实则是mRNA技术主导权的争夺。中国科兴新冠疫苗全球接种超50亿剂,而mRNA技术国产化已进入临床三期。更关键的是,中国正在推进的"健康中国2030"计划,将催生16万亿大健康产业。
当沙特阿美与淡水河谷坐镇第一排,全球能源版图正在发生地震。中国用"石油人民币"和"铁矿石期货"两招,正在瓦解美元霸权的根基。
上海原油期货上市三年,交易量突破10亿桶,成为亚洲定价基准。沙特阿美在华投资的百亿美元炼化项目,首次采用人民币结算,这标志着大宗商品贸易结算体系正经历深刻变革。
铁矿石定价权争夺领域,中国宝武与力拓、必和必拓组建"中国铁矿石集团",目标直指普氏指数垄断地位。必和必拓CEO韩慕睿坦言:"中国需求决定未来十年全球矿业格局"。
笔者预言,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车将消耗全球40%锂资源,而南美盐湖和非洲锂矿的争夺战,早已暗流涌动。
苹果CEO库克虽未获邀请,但其供应链企业却深度参与论坛。这种"去苹果化"趋势,揭示了中国市场的深层变革:政策扶持从终端品牌转向核心技术。
政策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对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实行"双倍抵扣",而对单纯代工企业取消税收优惠。
企业抉择上,如富士康宣布投资100亿美元在印度建厂,但立讯精密却将iPhone高端机产能转移至中国。这种"逆周期投资",正是看准了中国智能制造升级的红利。
这场高规格会晤,本质上是“国际产能合作新范式"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2017年吉利收购沃尔沃,被视为中国车企"蛇吞象"的经典案例;如今,比亚迪在匈牙利的工厂已成为欧洲最大的电动车生产基地。
这种"走出去"战略,与60年前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重建欧洲的逻辑截然不同——中国不是输出过剩产能,而是以产业链整合实现共赢。正如黄益平教授提出的"绿色马歇尔计划",通过新能源基建合作,既消化国内光伏产能,又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低碳转型。
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当黑石集团与桥水基金在中国设立独资私募时,标志着中国正在从"世界工厂"向"全球资本配置中心"转型。
这种资本输出不再是单向援助,而是通过亚投行、丝路基金等平台,与全球资本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2023年巴西与中国达成协议,用人民币结算双边贸易,正是这种新模式的具体实践——既减少美元依赖,又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从"跟随者"到"规则制定者":RCEP生效两年来,中国与成员国的中间品贸易额突破8万亿元,原产地累积规则正在重塑亚太价值链。
这让人想起北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再次成为全球贸易规则的重要塑造者。与历史不同的是,今天的中国不仅输出丝绸和瓷器,更输出5G标准、特高压技术等现代工业文明。
相较于去年我们见的都是美国企业家,这次欧洲企业数量首超美国,标志着中欧产业合作将是未来的主线,与亚洲的产业整合也会加速。
当沙特石油大亨与巴西矿主"抢C位",这场"武林大会"的终极奥义,或许正如论坛主题所言:"全面释放发展动能,共促全球经济稳定增长"。
当这张合影被全球媒体广泛传播时,精明的投资者早已从中读出了"中国机会"的密码:
在中美博弈的夹缝中,中欧合作正在形成"第三条道路";
在能源转型的浪潮下,沙特、巴西等资源国与中国的绑定将更加紧密;
而在数字经济的蓝海,中国的"新基建"正在构建全球竞争的新赛道。
正如笔者一贯强调的:看懂中国,先要学会"读座位"——因为每个座椅的方位,都是中国与世界对话的坐标系。
毕竟,在这个"东升西降"的时代,与中国同行,才是穿越经济迷雾的北斗星。
2013-2024 极贸易 www.jimaoyi.com 版权所有 | 御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0664 | 京ICP备14004911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