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经济低迷的样本,日本的“失去的三十年”经常被引用。
凌晨1点的东京涩谷,便利店收银员山田幸正一边扫码商品,一边刷着手机——房价跌回30年前,他的养老金账户缩水了20%,而35岁的儿子至今未婚,住在父母家的“胶囊公寓”里。这是日本“失去的三十年”的缩影,也是全球经济学家反复研究的“经济病理标本”。
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灭,股市和房价暴跌,银行不良债务堆积,企业大批倒闭,经济增速长期徘徊在0.5%上下,几乎停滞。从1990年代到2010年代,日本陷入低增长、低通胀的泥淖,仿佛在迷宫中困顿前行。消费不振、投资低迷,整个社会进入被称为“消失的三十年”的漫长停滞期。
1989年,日本泡沫经济达到巅峰:东京地价总值=美国全国GDP,三菱地所以
2700亿日元买下纽约洛克菲勒中心。但1990年12月,日经指数崩盘,土地价格开启“自由落体”。
日本家庭财富蒸发500万亿日元(相当于3年GDP)
企业资产负债表恶化,90年代破产企业超10万家
央行利率降至0%仍无法刺激投资,进入“流动性陷阱”。
经济低迷下,逆势行业的特征
总结日本的经验和当下的观察,在经济景气越不佳时,往往有三类行业更具韧性甚至逆势向好:
第一类"生死攸关"型刚需:越惨淡越吃香,说白了就是不管经济多拉胯,人总得活着!
扎心真相:经济再差,人死了还得装进棺材板,这钱挣得那叫一个稳如老狗!
医院诊所:就算兜里比脸干净,感冒发烧也得看病买药
养老产业:高端养老社区,床位排队排到几十年后
殡葬服务:墓地价格十年涨了8倍,"死人都死不起了"
第二类"口红效应"型消费:便宜但能爽,大件买不起,小钱必须花!
魔幻现实:年轻人宁肯吃泡面也要买名牌,美其名曰:"钱可以省,精致不能丢!"
平价美妆:"反正便宜,烂脸也不心疼"
线上学习:打工人边加班边刷课:"学完这个就能升职加薪吧?"
第三类"时代风口"型赛道:风口来了猪都能飞,踩中社会变化的行业,赚钱就像坐火箭。
宠物经济
银发经济
预制菜
案例一:银发相关经济——刚需蓝海
经过失去的三十年,日本65岁以上老人占比已近30%,老年人的消费能力反而成为经济引擎之一 。早在2009年,日本60岁以上人群已贡献全国近39%的消费 ,银发族的需求撑起了庞大的市场。随着出生率走低,日本成人纸尿裤的销量自2009年起便超过婴儿纸尿裤 ——老年人的“刚需”彻底反超了婴幼儿需求。这一现象迫使传统企业战略转型:日本最大纸尿裤厂商尤妮佳(Unicharm)在2011年决定聚焦老人用品,因为人口结构巨变带来的需求再差的经济也挡不住 。到了2024年,日本更创下仅75.8万新生儿的历史新低 ,而老龄人口不断刷新高,“银发市场”规模水涨船高。日本殡葬行业同样水涨船高:2023年日本葬礼服务市场规模约1.64万亿日元,较上一年逆势增长6.6%,主要得益于死亡人数上升 。可以说,老年人相关的产业在日本长期低迷中不仅没有衰退,反而成为稳定增长的板块。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同样严峻。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67亿,占总人口18.9%;预计2035年前后将突破4亿人大关,占比超30%,正式跨入重度老龄化 。这意味着养老服务、护理医疗、养老地产以及殡葬服务等领域将涌现巨大刚性需求。无论经济高速还是放缓,庞大的老年人口需要照料,“银发经济”必将是未来长期的蓝海。对于职场人来说,这提示我们可以关注养老产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对于投资者而言,围绕老年人需求的赛道(从养老院、护理用品到葬礼服务)都值得长期留意。经济越低迷,反而越凸显这些刚需行业的价值。
案例二:医美与美容化妆——经济越不景气,“颜值经济”越繁荣
在经济低谷期,日本在停滞年代里,一个显著现象是物质消费饱和后,居民开始追求“精神富足”和自我形象提升 。资生堂、花王等日本化妆品巨头把握住这一心理,在低迷时期不断推出高端护肤和彩妆新品,满足消费者对“变美”的渴望 。结果,日本高端美容产品逆势热销,成为少数增长亮点之一。同样,中国的“颜值经济”近年也是风生水起。尽管宏观经济放缓,但医美行业却高速增长,仿佛置身“经济真空”。根据德勤报告,中国医美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748亿元飙升至2020年的1969亿元,年均增长接近30% ;即便经历疫情冲击,2022年市场规模仍突破2000亿元,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10%-15%的年增速 。也就是说,哪怕GDP增速放缓,整形、美容的生意依然火爆,每年都有大批爱美人士涌入整形医院。所谓“口红效应”在当下升级为了“医美效应”:大环境越不妙,人们越倾向购买提升自己心情和形象的小奢侈品。对于职场人士来说,这提醒我们与其焦虑,不如适度把资源用于提升形象和能力;而投资者也会发现,医美护肤赛道的景气度往往和宏观经济负相关,这或许是一种资产配置的对冲思路。
案例三:教育培训——逆风充电
“经济越冷,学习越热”——这句话在我国尤其贴切。无论市场好坏,家长和个人对教育的重视近乎执念。即使收入缩水,也尽可能不会缩减孩子的教育投入。这种观念使教育行业在逆境中依然保持韧性。据统计,中国家庭每年教育支出均值高达8464元,占家庭收入的17.1%,远高于美日等国区区1-2%的水平 。哪怕经济低迷,这种投入比例也不容易大幅降低。日本的情况也有相似之处:就业机会减少时,更多年轻人选择考研读博“躲避”不景气,或者参加职业培训提高技能。同样,在国内,当就业环境趋紧,“考公热”“考研热”持续升温,各类职业资格考试报名人数屡创新高。经济不确定性越强,人们越倾向于把时间和金钱投入学习充电,以期等待春天来临时拥有更强竞争力。可以说,越是寒冬,越有人愿意在黑暗中磨砺内功。对于个人,这启示我们在低潮期正是提升自我的黄金窗口;对于投资者,教育行业(尤其是符合政策导向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终身学习平台)依然蕴含长期价值。只不过需要注意监管政策的变化,但“大教育”作为刚需,其长期需求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经济循环可能有起落,但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一直不会变。
案例四:宠物经济——少子化时代的情感刚需
经济低迷和少子化趋势下,宠物经济异军突起,那是因为当人们不愿生、养不起孩子时,“猫狗双全”成了新的理想生活,宠物经济是日本失落三十年里的隐藏冠军之一。数据揭示了一个有趣现象:经济越不景气,宠物反而越受欢迎。日本人的情感陪伴需求激增,宠物饲养数量在经济下行期出现了逆势增长。有统计显示,到2020年代中期,日本猫狗等宠物总数已远超18岁以下青少年人口数,宠物产业规模达到数万亿日元级别。正因如此,有日本媒体戏称:“经济不景气,但毛孩子不能委屈”,宠物行业俨然成了逆风中的朝阳产业。
类似的一幕也正在中国上演。随着年轻人结婚晚、不愿生、养不起,“它经济”(宠物经济)呈现爆发式增长。据统计,2022年中国城镇宠物市场规模已近三千亿元,并保持两位数的年增速。我们身边,宠物医院、生鲜宠粮、宠物保险、宠物摄影等新业态层出不穷。很多单身青年舍得为爱宠一掷千金,却不敢轻易要个孩子。可以预见,在经济下行和人口负增长的压力下,国人的养宠热情不会减退,反而可能进一步升温——正如当年的日本一样。当别人都在压缩开支时,“铲屎官”们却在源源不断地为宠物买单。对于职场人来说,宠物相关行业(食品、医疗、用品、电商社区等)蕴藏着新的就业创业机会;投资者也不妨多看看宠物经济这一赛道,或许能发现逆势中的潜力股。
经济低迷并不意味着机会消失,反而是检验行业成色和个人智慧的试金石。对于身处职场的你我来说,不妨从中得到几点启发:
1、投资布局逆周期(注:不做投资建议):从投资角度看,要学会“冬天种树”。可以适当关注并配置那些受经济波动影响小、甚至逆周期增长的板块,例如医疗健康、养老服务、公用事业、教育、大众消费品等。日本经验表明,穿越周期的公司最终会脱颖而出(比如优衣库、任天堂在低迷时代崛起)。逆风飞扬的企业,更值得长期相伴。
2、持续自我增值:经济不好时,更是修炼内功的好时机。寒冬终将过去,当春天来临,你所积累的知识和能力会让你脱颖而出。在低谷期保持学习的习惯,不仅能增强抗风险能力,也可能让你捕捉到新的风口。正所谓“卧薪尝胆,厚积薄发”,越是环境不好,越要锻造更好的自己。
3、转型顺势而为:如果你的职业技能可以应用到养老、医疗、教育、宠物、快消等相对稳定或成长的行业,不妨考虑顺势转型,把自己的职业生涯与“长坡厚雪”的赛道结合起来。与其在夕阳产业坐以待毙,不如及早布局朝阳领域。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把握,经济越不好,反而越可能成为我们布局人生与财富的新起点。
2013-2024 极贸易 www.jimaoyi.com 版权所有 | 御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0664 | 京ICP备14004911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