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软件,不再是“软件”

来源:小哈公社 发布时间:2025-04-30

      真正强大的技术,不是用来增加选项的,而是用来让人忘记它存在的。

      人类从不缺工具,缺的是“无感的工具”。

      想想我们今天用电,用水,用WiFi,甚至用iPhone。真正改变世界的那一批技术,从来都不是“看起来很厉害”,而是“感觉不到它的厉害”。

      最好的体验,就是没有体验。

      最好的科技,是背景板,是空气,是沉默的大多数。

      AI就是这样的一种东西。

      它存在的意义,不是成为某个软件的外挂,也不是变成一堆新SaaS的内核,而是干脆把“软件”这个形态本身,彻底吞噬掉。

      AI的起点,就是软件的终点。

1、软件,是“显性思维”的产品

      我们为什么会用软件?因为我们需要把工作逻辑、操作流程、数据处理、人机交互,整整齐齐地装进一块屏幕、一堆按钮和几个菜单栏里。

      传统软件,本质上是一种“结构化劳动”的容器。

      但问题来了:人类在面对问题时,不是结构化思考的动物,而是跳跃式、模糊化、经验驱动的杂乱系统。

      软件为了让人顺利使用,必须把人的操作流程“标准化”;

      而人类为了顺利使用软件,只能被迫“自我格式化”。

      这,就是软件的悖论。

      一个CRM系统,教会销售按流程跑单,但却无法理解“人情世故”;

      一个ERP系统,让供应链效率最大化,却很难应对“临时插单”;

      一个写作软件,可以让你存档、导出、换字体,却无法判断“这段文字有没有灵魂”。

      所有软件的尽头,是表格;

      所有表格的尽头,是人脑。

      所以企业越用软件,越感觉自己被“卡”住了。

      要人适应系统,而不是系统适应人,这其实是软件和人的对抗。

      而AI,是第一个站在人那边的系统。

2、AI不是来“替代”软件,而是来“吞掉”软件

      AI不是来帮你多加一个“智能推荐”的功能,而是来帮你把功能这回事彻底拿掉。

      不是加个Chat按钮就变成了AI系统,也不是让软件里会说话就是AI工具。

      真正的AI革命,解决的不是“如何操作软件”,而是“如何消灭操作”。

      比如,一个传统OA系统里,你要请假,点开系统、选日期、写理由、提交审批。每一个步骤都是操作,每一个字段都是抽象。

      但一个AI驱动的系统里,只需要你说一句:“我孩子发烧,明天请一天假。”系统自动识别你的身份、权限、上下文、调度资源、同步进度,并反馈一句“批准了,祝早日康复”。

      这不是“人话变代码”的输入法革命,而是“消除中介层”的系统变革。

      这才是真正的AI:不再是“工具的升级”,而是“工具的隐形”。

      当“操作系统”本身都被操作消解了,软件,也就不复存在了。

3、软件会消失,但功能不会

      如果AI吞掉的是“软件”,那它到底留下了什么?

      答案是:功能的原子化存在,和任务的智能调度。

      想象一个场景:

      销售说:“我想要一个客户跟进的总结报告。”

      AI自动从CRM调取数据、从邮件系统抽取沟通内容、从会议纪要生成关键摘要、匹配行业趋势,然后打包成一个漂亮的报告PDF。

      你甚至都不知道“哪个软件”在干这些事,看到的只是最精准的结果。

      这个场景已经在不少公司出现了雏形,比如Notion AI、微软Copilot、Slack加GPT。

      他们的最终形态,不是成为“软件”,而是成为“任务”。

      从功能 -> 到模块 -> 到服务 -> 到意图 -> 到需求。

      每一步,都是一次对软件形态的削弱。

      未来所有功能将以“能力”存在于系统底层,不再依赖用户选择模块,而是由AI基于上下文自动触发。

      软件变成了“幕后合唱团”,你只需要对着指挥台说一句话,音乐就起了。

4、不是AI产品变多了,而是软件公司变少了

      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

      现在表面上看,各种AI软件遍地开花,SaaS工具看起来又迎来了一波春天。

      但仔细想想,那些“叫好又叫座”的工具,反而不是传统软件公司做出来的。

      Perplexity不是搜索引擎公司做的,Notion AI也不是老牌办公工具巨头做的。微软的Copilot之所以牛,是因为它敢“杀掉Office”的原形态。

      新的AI形态,本质上不是把原来的功能包装一遍,而是“让原来的界面彻底隐形”。

      而传统软件公司,往往卡在了“产品经理路径依赖”的陷阱中。他们还在想着“功能该怎么点、界面该怎么做、表单该怎么收”,而不是“有没有可能不让用户看到这些”。

      AI时代,产品的胜负手,是有没有勇气去掉“操作”和“界面”这两个传统束缚。

      软件不再是一个“可视的系统”,而是一个“背景里的系统”。

      谁能从“主角”变成“空气”,谁就能活下来,并占领先机。

5、AI时代,真正的价值在于“意图理解”

      如果说过去的软件,解决的是“动作执行”的问题,那么AI解决的就是“意图理解”的问题。

      想一想这有多颠覆。

      传统软件的“用户体验”,就是让用户尽可能少地点击、多地完成任务。

      而AI系统的“用户体验”,是让用户连“怎么点”都不用想,只需要说出“我想干嘛”,剩下的交给系统。

      这不只是操作的变化,更是底层逻辑的颠覆:以前是人适应流程,现在是系统理解人。

      再进一步,是AI主动发现你的意图。

      比如:

      连续三天写了跟一个客户有关的内容,AI自动建议建立一个项目;

      每天在下午四点打开库存系统,AI自动推送库存变动分析;

      发了三封语气急促的邮件,AI甚至会弹出“你是否需要心理平复服务?”

      听起来可怕对吧?但也许正因为它如此“贴脸”,所以更有可能成为下一代的“数字操作系统”。

6、AI不是一个新产品,而是一种“新默认”

      AI的真正革命性,在于它不是“加一个功能”,而是“改写默认值”。

      就像手机默认带照相功能之后,照相机就消失在大多数人生活中一样;

      就像浏览器默认自带搜索之后,输入网址这件事成了上世纪的行为一样;

      AI的终极目标,是让你根本意识不到“这是AI在帮你”。

      你说话,它执行。你想事,它规划。你还没开口,它已经在做准备。

      那时候,没有软件,只有“能力”。

      人们不会再分“产品”和“服务”,只有“结果”和“价值”。

      这,就是软件的终点,是AI的起点。

7、软件的尽头,是无形

      很多人以为,AI时代是“软件进入了黄金时代”。

      其实不然。

      真正的变化是,软件正以我们看不见的方式,融入万物;它变成了空气、水、电、重力,成为了世界运转的一部分。

      最成功的软件形态,恰恰是不再以“软件”的身份存在。

      我们不再需要打开一个窗口、点击一个按钮、填写一个表单。

      我们只需要“表达意图”。

      AI负责理解、执行、反馈。

      从操作系统,到操作消失;从SaaS工具,到“无形服务”。

      未来最厉害的科技产品,根本就没有“产品形态”。

      它就在你身边,在每一次说话、每一个思考中,悄悄发生。

      就像空气那样。让人忘了它的存在,却离不开它的存在。

    “软件的消失”,不仅仅是一个产业变迁的技术故事,更是人机边界的一次重构尝试。

      而我们现在,刚好站在这场消失的入口。

【声明】:极贸易登载该文章目的是为更广泛的传递行业信息,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若无意侵犯您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核实后将立即予以删除!
标签: 操作系统 AI 意图理解 显性思维 软件
关联内容
栏 目

促进商业交流,为诚信商业社会助力,用数据创造新的商业价值,让供应链上下游更畅通。
生意的本质:把好的东西分享给有需要或有缘之人,赢取合理的服务费用,秉着做一单生意交一个朋友才是生意。生是生生不息,意乃心上之意。

公众号二维码
小程序二维码

业务范围

条款规则

联系我们

北京市丰台丽泽金融商务区平安幸福中心A座7层
406054635@qq.com
微信号:406054635
⚠️ 有任何疑问可关注极贸易小程序与在线客服进行咨询。
友情链接: 山西商人网 | LifeAdd生活方式

2013-2024 极贸易 www.jimaoyi.com 版权所有 | 御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0664 | 京ICP备14004911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