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创业要找合伙人?
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通过团队的力量,可以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
在这里,先讲一个故事。
01 合伙人,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
10世纪前后,欧洲的一些国家,知道东方遍地是黄金,开始陆续派船出海,开拓海外贸易。
听起来是一件很诱人的事情,无数人蠢蠢欲动,都渴望大赚一笔。
但很多人被摆在面前的问题拦住了,出海既需要有丰富的航海知识,又需要有足够的钱购买船只,不仅如此,还要付得起出海一趟的经费。
面对这样的情况,不少人就打起了退堂鼓。
于是,合作就发生了。敢冒险,又懂航海技术的人,与有钱、能提供资金援助的人达成了共识。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赚到了钱后,利润对半分。
你看,这就是合伙的模式:整合资源,优势互补。
如今,单打独斗的时代过去了,没有群体的智慧,很难做成一番事业。在很多成功的企业背后,都有合伙人的身影。
1903年,21岁的威廉·哈雷和20岁的阿瑟·戴维森在一间木结构的车库里制造了第一台哈雷摩托,如今成为了传承百年的企业;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共同缔造了谷歌;马云身边有蔡崇信。王兴身边也王慧文,等等。
雷军在《小米创业思考》一书中,也提到了合伙人的重要性:“小米之所以能采用前所未有的创新模式,是因为我们当时有8位合伙人,既能各自管一块,又能迅速形成一个整体。”
正是因为雷军有一群来自微软、谷歌、摩托罗拉、以及本土化的得力干将,小米才会快速发展壮大起来。
所以,为了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尽量不要单独创业,而是要找到靠谱的合伙人。
02 找合伙人的一个原则
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说:“合伙人的重要性超过了商业模式和行业选择,比你是否处于风口更重要。”
那么,该如何找靠谱的合伙人?
对于初创期企业来说,组建一个团队一起创业的时候,有一个原则:百花齐放,求大同,存大异。
所谓求大同,指的是志同道合,有共同的愿景和相同的价值观。
有太多因为愿景不同、价值不同而分道扬镳的案例,让企业付出了特别大的代价。
存大异,指的是你应该组建的是一支具备多种能力、拥有不同基因、彼此互补的团队。
如果合伙人不能在能力方面形成互补,那么在后续的合作、经营中不但不能形成合力,反而会相互掣肘,相互制约,影响企业的 正常发展。
小米集团合伙人刘德就这么评价小米合伙人团队:“我们几个合伙人打仗的时候,是每个人拿一把枪,背对背,每个人只负责自己前方最擅长的领域,对身后的兄弟绝对信任,相信每个人肯定能把自己的领域打下来。”
所以,一定要求大同、存大异。分开各自为王,合则天下无双。既要有优势,又要有团队凝聚力。
03 合伙人必备的4个条件
当然,选合伙人除了这一个原则外,还要满足这4个条件。
第一,合伙人需要具备创业精神。
初创期企业因为刚刚起步,各方面的基础设施尚不完善,而且还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无处不在的生存压力,所以从0到1的过程,对于创业者和合伙人来说,无异于一次身心的双重挑战。
如果初创期企业选择的合伙人不具备创业精神,那么即便他们能力突出、水平高超,也很难坚持下来。
而这,就要求合伙人是发自内心的热爱这个事情。
最怕招来一个人,是为了赚钱,或者最近这个项目,在资本市场特别被看好,所以他要做这个事情,想试一试。
用理想汽车CEO李想的话说:“千万不要搞什么试一试,要么全力以赴做成,要么早点去死。”
如果没有创业精神,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那么在面临挑战的时候,他很难坚持下去。
第二,合伙人需要有一定的格局和高度。
对于刚刚起步的初创期企业来说,创始人和合伙人就是企业的天花板,他们的格局和高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未来发展的高度。
考虑到公司未来发展的需求,初创期企业在选择合伙人的时候,也要以更高的标准来选择有格局、有高度的合伙人。
如果仅仅根据当下创业的需求选择合伙人的话,很容易出现两种情况:
其一,企业发展迅速,早期的合伙人跟不上企业的发展,甚至阻碍企业继续增长的脚步;
其二,如果早期的合伙人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认识高度有限,当企业发展到新的阶段,需要引入更高水平人才的时候,很难说服 一些行业内的顶尖人才屈居人下,从而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进程。
所以一定要找优质的合伙人,要找你特别欣赏,甚至某一方面比你强很多的人。查理·芒格想投资自己,找到一名理想的合伙人,所以精挑细选挖掘了巴菲特。
第三,合伙人要有落地的意愿和能力。
创业不会因为你之前有多么辉煌,就变得容易。
换言之,合伙人不能高高在上,而是要接地气,因为初创期企业,你的资源并不是特别丰富,团队的能力也并不是特别强,所以需要合伙人深入业务前线,亲自带团队解决问题。
初创期企业需要的合伙人,不仅要能仰望星空,有一定的格局和眼光,还要能脚踏实地,放下身段,投身到一线的工作当中。
事实上,越是高质量的人才,越是水平突出的高管,往往越不容易融入新的环境当中。
而合伙人落地的意愿和能力,直接关系着他们接受新业务、熟悉新行业的速度和质量。
很多初创期企业,所选择的合伙人曾经也是其他企业的高管,这样的人在能力方面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就出在不能够放下身段,不能投身到创业的工作环境当中,不能重回业务一线,迅速了解公司业务,迅速了解客户需求,迅速了解我们这项事业的意义。
第四,合伙人要有足够的耐心,能够手把手地辅导团队,承担起培养员工的职责。
对于初创期企业来说,除了跑通商业模式之外,更重要的是文化和人才的沉淀。
因此,创始人和合伙人必须承担培养团队的职责。
而对于经验有限的年轻员工来说,除了合伙人手把手地教,没有别的更好的成长路径。
在创业酵母早期,我们几个合伙人都是亲自带团队的,如今这些年轻人都已经成为公司的中流砥柱,是企业文化有力的传承者。
最后总结一下,不要独自创业,而是要挑选好的合伙人。
2013-2024 极贸易 www.jimaoyi.com 版权所有 | 御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0664 | 京ICP备14004911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