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到,现在的就业环境真的是太恶劣了,很多大学生毕业就失业,很难找到一份工作。找到工作的,也有很多人在网上吐槽,说现在打工真的太苦,公司极度剥削员工的个人时间,事多钱少还单休。
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忍受着恶劣的职场环境,不敢换工作,因为裸辞就意味着很大概率找不到一份新的工作,或者换了也是不变的职场环境,那还不如不换。
就业环境的恶劣,导致大家收入变低,最重要的是私企的倒闭率越来越高,老板和员工一样困难。所以近几年流行“消费降级”,大家的消费越来越偏向低成本生活了,消费力下降,也会导致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这也是国家倡导企业真正落实“双休”的原因,主要目的还是要让大家多点空闲时间,去增加消费。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很多人意识到不能只依靠打工这一条路去挣钱了,所以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进军自媒体,去做副业,这也导致各个赛道越来越卷,只有少数人能挣到钱。
但越是这样残酷的现状,我们普通人越是要去增加自己的“第二收入”,现在网上流行一句话:“大多数人上班到一定年龄,会无班可上。”
先不说这句话的准确性,但我们每个人都能有个技能旁身的话,总归是有好处的,至少能一定程度上抵御失业的风险。
01 “一人公司”模式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打造成“一家公司”。这个公司只有自己一个人,自己生产“产品”,然后卖给别人,这个产品可以是你的文章,你的音乐、绘画作品,你的一条爆款视频等,这就是“一人公司”模式。而且这个模式,你可以实现用极低的成本去“创业”。
利用自己的能力或技能,给这个社会提供价值,把自己的产品“卖出去”,你能解决部分人的需求,那这部分人就会给你付费。
财富的本质就是价值与交换,你想要在社会上赚到钱,就要为社会提供有需求价值且相对稀缺的东西,关注交易是如何触发的以及供需关系是如何建立的。
想要打造“一人公司”,你得先有料,不然别人为什么平白无故给你付费?你想要解决别人的问题,那就得先思考,我能提供什么?
一开始可以结合自己的天赋,自己擅长的去做,实在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那就去做一下MBTI性格测试,看看自己在哪方面可以做得快乐,做得持续。
如果做了性格测试,还是不知道从何做起,那可以从大量阅读开始,大量阅读真的能迅速帮我们建立起做事的系统。能写一本书的人,都是有料的,作者把自己的经验总结成精华教给你,你相当于用极低的成本去获得了大量的方法论,只要你善于总结这些方法并去实践,你自然就能摸索到符合自己的搞钱道路。
我们普通人是可以作弊的,书籍就是我们最容易获取的作弊工具。喜剧演员威尔.罗杰斯说过:“学习只有两种途径:一个是阅读,另一个是与更聪明的人为伍。”
如果我们没能在一个优秀的圈子里成长,那就自学,阅读就是向那些已经做出成绩的人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你不断打开了视野、认知,看得多了、用得多了,你自然就会比大多数人优秀。
阅读多了,你还可以采用“主题阅读”,就是把同一领域的不同书籍,一起阅读,找到不同书籍里相似的观点,你看看哪个更适合你,你就去用。
这就好比你请了一堆“牛人”吃饭,让这些“牛人”辩论,头脑风暴,然后你从这场辩论中选取一个或几个对于最有用的观点,再把这些观点用在生活中。
只要你开始有意识打造自己的“一人公司”,你就会不断去行动,想办法提高认知,这就是之前说的通过执行提高认知。看书阅读就是我们普通人最容易触摸到的方式,我们通过书籍,来学习这个领域优秀的人,看看他们是如何看待世界的,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是什么?
记住:阅读不是目的,是手段。
你想让自己变得“有料”,那就先通过阅读这个“手段”充实自己的大脑,让自己的知识点变得丰富,从而在输出的时候,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给别人。
02 人与人最大的差距就是“执行力”
提升自己的事情,越早开始做越好,培养一个赚钱的技能,只管去做,哪怕没成,也能给自己积攒经验。人与人最大的差距其实就在于执行力,很多人都说认知很重要,说我们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是,认知确实很重要,但所谓的认知,不都是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去干,去悟出来的吗?如果这个世界是每个人都看了几本书,不去实践就能提高认知,那这个世界没有穷人了。
其实大部分人都把问题想复杂了,这个世界的底层逻辑很简单,那就是做的多、做得久,自然就能熟能生巧。
在执行力层面,只要你能坚持去做一件提升自己的事情,比如每天阅读,你都能超越很多人。毕竟绝大多数的人都太懒了,如果你想提升自己,首先就不能“懒”。
我们很多转机性的东西,其实都是爆发在执行力层面。即使刚开始的执行效果非常差,只要一直在行动、在执行,那么你离目标就会越来越近。这不是鸡汤,而是事实。
很多人都说“听了很多大道理,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执行力差,实践出真知,没去实践这些道理,那这些道理就是空中楼阁,与你无关。
想要学习一项技能,选哪个好?
答:先去做。
想要搞一个副业,不知从何做起?
答:先去做。
想要做自媒体,但是现在普通人太难变现了,怎么办?
答:别管,先去做。
哪怕你只是从网上去找方法,也是做的第一步。
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你想找方法,找路子,大把多信息,AI软件已经极大程度降低了每个人之间的“信息差”。你获得一个挣钱方法的时候,如果首先的想法就是:“这个方法我早就听过了,挣不到钱的。”那说明你只是在“消费”这些信息,而不是把这些信息、方法变成自己的东西。知道做不到等于不知道,你不去实践一下,怎么知道这个方法行不行呢?
很多时候,你只要开启了第一步,自然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做事的方法都是在你干的过程中自己发现的。这也是为什么说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就是“执行力”,开启了行动的第一步就已经超越大多数人。
成功的策略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找到一件你喜欢且能提升自己的事情,为它制定目标然后展开行动,如果这件事还能为他人提供价值,那别人也会给你提供价格。
简单来说,就是你能完全靠自己的能力去挣钱。
打工的模式,是付出自己的时间成本获得维持生存的报酬,稳定的工资会导致大部分人失去创造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打工的风险也挺高的。
在公司,个人工作产生的价值被大幅度地压缩了,公司更倾向于以一种平均化的方式给员工提供报酬,很多人的个人绩效,是没办法被真实有效地评估的。
我们想降低打工带来的风险,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利用下班的时间去提升自己,学习另外一个谋生的手段。雷军说过:“咱就得悄悄地干,输了呢,就当没干过”。
咱们一定得有意识地增强自己的执行力,了解到一个有用的信息,就去实践,这是我们开启“一人公司”的前提。
03 打造属于自己的系统
有一本书,叫《思考,快与慢》,它是由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写的一本心理学经典。书里面有一个核心观点:
你的大脑有两个系统,分别是系统一和系统二。
系统一:快思考,特点是反应快、凭直觉、不费力。
比如看到熟人的脸马上认出;1+1=2张口就来;开车走熟悉的路不用动脑等。
缺点:容易想当然,被偏见带跑偏。比如看到“限量促销”就冲动下单,听到“专家说”就盲目相信。
系统二:慢思考,特点是反应慢、要专注、很费力。
比如解答一道复杂的数学题;学一门外语;大量阅读并写作等。
缺点:很懒!大脑能不启动它就不启动,导致我们经常依赖直觉犯错。
了解到大脑有这两个系统,大部分人第一感觉就是:我得重视自己的系统二。没错,系统二确实要重视起来,不要让它太懒,但最关键的是,你要让系统二为系统一服务。
这个怎么理解?简单来说,就是你脑子的系统二让自己去做一件提升自己的事情,然后通过微习惯的策略,让它形成习惯,一旦习惯养成,你就像每天刷牙洗脸一样,能很自然地去做这件“让你提升”的事情,这个本质就是让你的系统一去处理这件事情。
比如你想阅读,那就每天阅读一页纸开始,这个你肯定可以做到吧?慢慢地每天阅读页数会渐渐增多,因为你习惯了阅读这个方式,坚持个21天,你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如果某天你没去阅读,反而觉得少点东西,浑身不自在。
获得惊人成绩的唯一途径,就是重复每一个小步骤。
习惯的强大之处,超乎你的想象。当你刻意练就了一些好习惯,你就可以打造自己的“系统”了。这招我是从《价值心法》这本书里学到的,里面的内容是这么说的:
第一,刻意练习一些常规化的、大量重复出现的技能,将其固化到系统一。
第二,监控系统一的运行,不断升级该系统的算法。
第三,一些比较重要的事,需要在反省心智的监控下,通过算法心智进行计算,做出最终决策;如有需要,将其固化到系统一。
针对第二序改变,即模式改变:
1.利用系统2制订计划(Plan),设计一套最简单有效的上手方法,将其转化为习惯;测试有效后,将其固化到系统1。
2.行动(Do):遵照执行。早期只专注于一件事,把它养成习惯,使其成为一套持续运行的系统。
3.利用系统2反省心智对该系统进行监控、检查(Check):站在更深的视角观察自己的系统是否合理,有没有什么值得改进的地方。
4.总结、反思经验教训,处理(Act):利用系统2,针对有问题的地方重新设计,重构现有系统计划(Plan),并持续优化。
反省心智是一个极重要的工具。
以上的方法其实很好理解,还是用阅读举例子,你养成了阅读的习惯,那就是可以持续运行的系统了,然后你跳出来作为旁观者的角度去看“阅读”这个系统,问自己:我是不是只阅读不输出?这些知识我真的掌握了吗?如果我要把这些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我应该怎么做?
然后你就会改进:我要把阅读的知识变成自己的,我可以通过写作和传授的方式,让知识为自己所用。
那么接下来,你又会刻意去打造“写作”这个系统了。写作到一定程度,你又会思考,我应该怎么简化这些知识,让大伙都能听明白,能创造价值给别人,我顺便赚钱呢?于是你又想到拍视频的方式,每天总结一个知识点,分享出来。
那这个过程,你又在打造“拍视频”的系统。后面你还可以往知识博主、个人IP的“系统”去打造。
你看,只要你懂得了这个原理,你就可以一直在升级自己“系统”的路上。
当然了,慢就是快,快就是慢,这个过程一定要学会延迟满足。最关键是开始做,先从做自己喜欢、擅长且复利的事开始。
这就是打造“一人公司”的方法,用“系统思维”去做事,而不是单纯的“目标思维”。
04 结语
超强执行力+打造系统,这是打造“一人公司”的基础。实践这两个方法,就足以超越很多人,接下来就是解决怎么持续行动的问题,因为过程中一定会有很多阻碍、挫折、失败、诱惑等,会怀疑自己选择的方向是否正确。
有一个很好确定方向的办法,就是模仿,模仿那些已经拿到成绩的人,看看他们是怎么打造自己的“系统”的,然后按照这个方向去设计你自己的“系统”。坚定、持续去做,过程优化就好。
不是所有努力都一定会有结果,至少不是马上有结果。
引用《价值心法》里面的一段话:“付出但没有取得进步所带来的暂时性挫折,是每一个精英必须学会面对的。如果成功唾手可得,那所有人都可以成功。事实上,对待挫折缺乏耐心是大多数人无法实现自己目标的主要原因。”
是的,在这条路上,我们一定要学会延迟满足。这个过程不舒服就对了,不舒服说明你在进步。
为了打造你的“一人公司”,你想好从哪个方向开始下手了吗?
2013-2024 极贸易 www.jimaoyi.com 版权所有 | 御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0664 | 京ICP备14004911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