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34个省级行政区之一。简称“鄂”,省会武汉,地处中国中部,东邻安徽,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与河南毗邻。湖北省地势大致为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低平,略呈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地处亚热带,全省除高山地区属高山气候外,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历史简介
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位居华中腹地,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湖北郧县等地考古发现远古时代郧阳人、长阳人的化石表明,早在七八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作,繁衍生息,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湖北早期文化的代表是江汉地区的屈家岭文化遗址,这里出土大量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和陶器,其中的蛋壳彩陶、壶形器和带谷壳的红烧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反映出当时农耕、水利、渔猎、手工业、纺织业已经发展到相当的程度,是楚文化发展的源头。夏王朝时期,夏文化的影响已经到达长江之滨,至商朝,湖北已纳入其版图。武汉市北盘龙城商代中期城址的发掘和省内许多地区商代铜器的出土,说明商朝势力已经远播到湖北汉水流域和长江南北。
西周时期,湖北省境内出现以楚国为代表的诸多小国,这些小国后均被楚国所吞灭。东周时期,楚国以荆楚为基础逐渐壮大起来。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国力进一步强盛,势力所及,东达吴越、齐鲁之境,北至陈卫郑宋等中原腹地,南达湖南,横跨江淮,形成霸业,威服华夏。楚国社会经济大步发展,铜器生产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铁器生产得到改善和推广,丝织、刺绣、髹漆、采矿、水陆交通、城市建设、商品交易等各行各业欣欣向荣。精神文化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从哲学到文学,产生了老子、庄子、屈原。历经800年,楚国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了鼎盛时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楚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秦汉时期,荆楚地区人民以农业生产为主,利用江河湖泊纵横、沼泽密布、气候温湿、雨量充沛的自然条件发展林牧渔业,手工业、商业也比较发达,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医学、数学等科技、学术文化事业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发端于荆楚大地的绿林军农民起义,为推翻新莽政权建立了丰功伟绩。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分割荆州,在湖北境内发生了著名的赤壁之战。由于战乱连年不息,北方流民大量迁入,随着农业发展需要,江汉平原水利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经济作物和渔牧业也十分兴盛。武昌(今鄂州)、江陵、襄阳、夏口(今武昌)等城市兴起,水陆交通便利,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唐代,荆襄鄂地区农业生产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成为全国著名的粮食产区之一。茶叶、柑橘等经济作物的生产与贸易得到空前发展,制漆业为全国之冠,麻丝织、竹编天下闻名。经济发展带来文化的兴盛,出现了一批著名诗人、学者,如孟浩然、皮日休、岑参、陆羽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游历荆楚留下了大量瑰丽诗篇。
宋元时期,湖北农业经济曲折发展,城市经济与商品贸易比较活跃,教育事业蓬勃兴起;医学、文化、学术领域取得诸多成就,书法家米芾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明代,湖北农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明中叶,汉口、沙市等城市迅速崛起,交通运输与转口贸易十分发达。明末,以李自成、张献忠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席卷湖北,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清代,湖北政区正式形成。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湖北的农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棉花种植与纺织印染业兴起,经济比较发达。以商业贸易带动手工业发展,汉口、沙市、宜昌等城市经济发展迅猛,带动了整个湖北经济社会的发展。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列强势力的扩张,汉口、宜昌、沙市相继开埠,湖北逐步沦为半殖民地,湖北的资源和农副土特产品被大量掠夺,地方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交通、金融、财政等重要领域被外国人控制,民族灾难日趋深重,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晚清时期,以武汉为中心的湖北洋务运动全面展开,湖北创办了一大批近代企业,推动了湖北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洋务运动和新式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湖北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革命思想,聚集革命力量。1911年10月10日爆发了武昌起义,成为辛亥革命的开端。
民国时期,湖北经历了军阀混战、江城五四运动风暴,于1920年成立了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湖北出现了新民主主义的曙光。1923年2月,汉口爆发了著名的“二七”江岸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的巅峰。
大革命时期,武汉和湖北地区工农革命运动高涨,一度作为国民政府首都,成为大革命的中心。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召开了“八七”会议,湖北各地举行秋收暴动,建立了鄂豫边、湘鄂西等苏维埃政权。抗日战争爆发后,武汉又成为抗战首都。著名的武汉大会战和抗日民主根据地发动的武装斗争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抗战胜利后,湖北经济濒于崩溃。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建立革命根据地。1949年湖北全境解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湖北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也揭开了湖北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湖北经历了3年的国民经济恢复,随后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开展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经历了“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恢复,尽管湖北经济建设遭受到严重挫折,但仍取得长足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其后,湖北克服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干扰。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湖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改革进程,加快经济建设步伐,把一个以农业为主体的经济落后的省份建设成为一个以工业为主体、门类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一二三产业结构比较协调、交通发达、具有相当经济实力、科技教育文化水平较高、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欣欣向荣的新湖北。
改革开放新时期,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要成就: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总量不断攀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湖北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不断攀升,在区域发展中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近年来,湖北经济发展保持“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延续了“高于全国、中部靠前”的发展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和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增速在全国位次前移。在新常态下,湖北正在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深入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五个湖北”建设,以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宏伟目标。
旅游胜地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武昌蛇山峰岭之上,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距今已有1790多年历史,黄鹤楼被誉为“天下江山第一楼”吸引了历代众多著名文学家、诗人题咏,其中以唐代诗人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和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最为著名。
特色美食
湖北省自古以来就被誉为美食之乡,拥有着独特而丰富的美食文化。湖北的菜肴以重口味、鲜香和独特的调味品而闻名,如热干面、莲花焖子、豆皮等。无论您是喜欢辣味还是清淡口味,湖北的美食都能够满足您的味蕾。而且,湖北还有着丰富的水产资源,如江鱼、螃蟹等,让您品尝到新鲜的海鲜美味。
湖北省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据点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湖北就成为了楚国的领土,留下了大量的楚文化遗迹。而在汉代,湖北更是建都地,孕育了众多的历史人物和文化艺术。如今,湖北省保存着众多的历史遗址和博物馆,让游客们能够亲身感受到这个古老文明的魅力。
2013-2024 极贸易 www.jimaoyi.com 版权所有 | 御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0664 | 京ICP备14004911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