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强调,我国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是外贸企业应对外部环境挑战的坚实后盾。 面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上升、外部需求波动等压力,商务部将推进内外贸一体化作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核心抓手,通过四大举措帮助企业统筹国内外市场资源,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一、政策背景:内外贸协同破解外部环境挑战
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外贸企业面临订单波动、成本攀升等多重压力。何咏前指出:“我国拥有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以及持续升级的消费需求,这为外贸企业转内销提供了战略纵深。”数据显示,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7.1万亿元,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为外贸企业提供了广阔的转型空间。
商务部明确,内外贸一体化并非简单“出口转内销”,而是通过制度衔接、渠道融合和服务赋能,推动企业实现国内外市场“双轮驱动”。
二、四大核心举措:打通堵点,强化支持
1. 组织外贸优品内销活动,搭建产需对接平台
2024年商务部将重点推进“外贸优品中华行”计划,构建“1+10+N”活动框架:
线下渠道:依托全国10个经济大省(如广东、江苏、浙江等)的消费枢纽,在重点步行街、商圈举办促消费活动,并在广交会、进博会等大型展会设立外贸优品专区;
线上拓展:联合天猫、京东、拼多多等头部电商平台开设外贸优品线上专区,利用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模式推动产销对接。
2. 推动标准认证衔接,降低市场转换成本
针对出口产品转内销面临的国内外标准差异问题,商务部将联合市场监管总局、认监委等部门:
开展国内外标准比对研究,重点推进电子产品、食品、医疗器械等领域标准互认;
简化认证流程,推动“一次检测、多国适用”模式,预计2025年底前完成首批50项国内外标准衔接。
据测算,标准统一后,企业内销合规成本可降低30%以上。
3. 强化政策支持,统筹财政与金融工具
在符合WTO规则前提下,商务部将多维度加大支持力度:
资金保障:统筹中央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业发展资金等渠道,优先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市场;
金融创新:扩大国内贸易信用保险覆盖面,对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下中小外贸企业保费补贴比例提高至50%;
融资支持:引导商业银行设立专项信贷额度,对内外贸一体化企业贷款利率给予最高50个基点优惠。
4. 建设“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
针对外贸企业对国内市场规则不熟悉、渠道匮乏等痛点,商务部将:
培育公共服务平台:在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试点建设10个内外贸一体化服务中心,提供政策解读、标准认证、市场分析等集成服务;
发展综合服务企业:支持顺丰、京东物流等企业拓展“跨境+内贸”供应链服务,2025年计划培育100家以上标杆服务商。
三、破局之道:应对三大挑战的系统方案
针对企业面临的共性难题,政策体系正形成靶向解决方案:
1. 破解 "产能过剩 + 贸易壁垒" 双重压力
通过 "三同" 工程引导企业从 "代工思维" 转向 "品牌思维",支持广东小家电、浙江纺织等产业带发展 C2M 反向定制,2024 年天猫国际 "海外仓 + 直播" 模式带动退货率降至 8%。同时,在 RCEP 框架下推动检验检疫电子证书互认,中电新材料通过柬埔寨基地规避美国双反调查,出口额逆势增长 18%。
2. 化解 "市场切换 + 风险防控" 转型痛点
培育 100 家内外贸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提供 "政策翻译 + 渠道对接 + 金融保险" 一站式服务。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推出 "内外贸融合险",2024 年为 3 万家企业承保国内贸易风险,赔付效率提升 50%。
3. 突破 "人才短缺 + 标准差异" 发展瓶颈
启动 "千校万企" 人才计划,在 100 所高校开设内外贸融合课程,计划2025年培训专业人才 12 万人次。同时,建立 "一带一路" 标准信息平台,发布500项重点行业标准外文版,帮助企业降低市场转换成本。
四、未来图景:从规模优势到质量革命
展望 2025 年,内外贸一体化将迈向更高台阶:
规则层面:在 DEPA、CPTPP 框架下推动数据跨境流动、电子支付等规则互认,力争参与制定50项国际标准;
产业层面:培育500家内外贸领跑企业,建设100个融合发展产业集群,新能源产品出口占比提升至15%;
服务层面:实现主要港口铁水联运覆盖率100%,海外仓面积突破3000万平方米,跨境电商 "全球5日达" 网络基本建成。
当全球产业链面临重构,中国正以超大规模市场为 "引力场",通过制度创新、技术赋能、生态构建,打造内外贸融合的 "双引擎"。从天津金街的国潮焕新到长沙展会的全球链接,从浙江产业带的数字化转型到中西部的梯度承接,这幅内外贸一体化的壮阔图景,不仅为外贸企业开辟了 "东方不亮西方亮" 的新空间,更为全球贸易治理提供了 "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 的中国方案。
2013-2024 极贸易 www.jimaoyi.com 版权所有 | 御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0664 | 京ICP备14004911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