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是一门垃圾生意吗?

来源:技术领导力 发布时间:2025-04-27

      最近,K哥在网上看到一个很热门的讨论:“软件是一门垃圾生意吗?”不少网友吐槽了中国toB软件行业面临的诸多困境,比如营销成本高企、企业管理标准化程度低、定制化程度高等等。作为一个在IT圈摸爬滚打二十多年,从一线程序员干到技术高管的行业老兵, K哥今天就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01   toB软件同质化竞争,内卷严重

      不得不说,中国toB软件市场,常常给人一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窒息感。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同质化竞争绝对是重要“元凶”。

1、复制欧美成熟产品,陷入低水平重复

      必须承认,toB软件,尤其是ERP、CRM、SCM这类核心系统,业务场景非常复杂,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要真正找到PMF(产品市场契合度),需要大量的试错,成本极高。面对这样的情况,从纯商业的角度考量,“对标”SAP、Salesforce、Oracle等欧美成熟产品,把别人验证过的模式、研发完善的功能快速复制,推向市场,自然就成了一条充满诱惑的捷径。

      但凡事都一体两面,如果所用的软件厂家都不约而同地“抄”同样的“作业”,那么市场上将充斥着界面相似、功能雷同的产品。最终会导致我们的软件行业,不再深度挖掘本土企业的真实需求,不再探索适合企业实情的创新性解决方案,而只会粗浅地模仿,陷进重复“造轮子”的泥潭,不能自拔。

2、价格战之下,没有赢家

      同质化引发的另一个严重后果,就是价格战。当产品本身难以拉开差距时,价格就成了最简单粗暴的竞争武器。你打八折,我就敢打六折;你送一年服务,我就敢送两年。尤其在一些标准化程度相对较高的领域,或面对预算比较敏感的客户时,价格战更会打的不可开交。

      这种“自杀式”的竞争,最终将导致“没有赢家”的双输局面。低价或许能短期吸引用户,但同时也意味着低利润,甚至负利润,软件公司为了生存,必然会压缩成本,首当其冲牺牲掉的可能就是研发投入和服务质量。而这又进一步削弱了产品的竞争力,形成恶性循环。长此以往,整个行业都会缺乏持续创新的动力和能力,也更难吸引顶尖人才。一个行业一旦要钱没钱,要人没人,离变成一潭毫无生机的“死水”,也就不远了。

02   中国企业老板:重关系,轻技术

      除了供给端,市场需求端(客户)同样问题重重,尤其是一些传统企业的老板,他们的认知和行为模式,也深刻影响这门生意的生存和发展。

1、很多老板对软件价值认知不足

     “不就是几行代码,一张光盘吗?凭什么卖几十万、几百万?” 类似的话恐怕很多软件行业的从业者都听过。在国内,对于很多制造业、服务业等传统行业的老板来说,他们更习惯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资产付费。对于软件这种无形资产的价值,往往存在认知偏差甚至偏见。

      他们很难理解,一套优秀的管理软件背后,蕴含的是先进的管理思想、优化的业务流程、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以及能为企业带来的效率提升、成本降低、风险控制等实实在在的价值。因为这种认知偏差,经常导致软件公司在商务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使得他们议价能力弱、收款周期长,经营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也相对更多。

2、很多软件公司为了打单,过度承诺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客户对价格的敏感,一些软件公司为了抢订单,往往会采取一种貌似有效,实则暗藏隐患的策略:过度承诺。尤其在“关系为王”的商业环境下,有时为了维护好关键人物的关系,哪怕明知某些需求不合理、技术难度极大、交付风险很高,也要硬着头皮签合同。

      销售人员为了成单,在客户面前拍着胸脯许诺:“您想要的功能,我们都能实现!”、“保证三个月上线,效率提升50%!”这种不顾事实,盲目拔高客户预期的做法,必然会触发心理学上的“锚定效应”:客户一旦被高预期“锚定”,后续任何偏差都会放大不满。

      业内人士都知道,软件开发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性,尤其是在需求不明确、客户内部流程混乱、定制化程度过高的情况下,项目延期、功能缩水、效果打折几乎是必然的。而客户的“胃口”又因为销售的虚假承诺,而被高高“吊”起,最后只会让客户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满意度低,项目验收困难,甚至还可能拒付尾款、引发商务纠纷,把企业的名声形象全搭进去。

03   软件公司商业化程度偏低

      除了外部市场和客户因素,软件公司自身,尤其是创始团队的“基因”和商业化能力的不足,也是导致这门生意难做的重要内因。

1、老板技术出身,缺乏服务思维

      中国很多toB软件公司的创始人,都是技术出身,他们擅长钻研技术,追求功能的完美实现,热衷于打造“趁手的工具”。这本没有错,但问题在于,客户真正需要的,往往不是一个孤零零的工具,而是一套能够帮助他们处理实际业务问题的解决方案。

      而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不仅包括软件工具本身,还应包含前期的业务咨询、流程梳理、中期的软件实施、员工培训,以及后期的持续优化、效果评估,甚至某种程度的“陪跑”等。比如,咨询巨头埃森哲,之所以能在全球toB市场占据主导,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技术能力,更因为其强大的咨询、培训和实施能力。

      相比之下,国内许多软件公司往往缺乏这种“服务思维”和“咨询能力”,而是更习惯“交钥匙工程”。把系统上线就算完成交付,至于客户会不会用、能不能用好,通常不太在乎。这也常常导致软件上线后,客户不会用、用不好,最终被束之高阁成为“僵尸系统”,不仅浪费了客户的钱,也损害了软件公司的口碑和续费率。

2、软件公司商业化程度低

       K哥接触过不少软件公司的老板,发现他们很多人都把“商业化”简单理解成了“做好销售”。实际上,商业化是一个远比销售更宏大的命题,其真正核心在于商业模式的设计。

      从根本上说,toB软件这门生意的复杂性,在于要能在“定制开发-产品化-生态化”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过于依赖定制开发,成本高企且不可复制;过于追求产品化,就无法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且PMF验证周期长;生态化则需要长期积累,短期难见回报。而成功的公司往往能在这三者间实现动态平衡。比如,Salesforce通过模块化产品+开放API,既满足了不同规模企业的需求,同时又构建了AppExchange生态,使其成为服务多元、用户覆盖广、护城河足够宽的全球领先的软件服务商。

      而很多中国的toB软件公司,要么长期陷在定制开发的死胡同,要么在产品化转型中摇摆不定,要么对生态化建设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乏清晰的商业模式规划和演进路径,导致公司发展战略模糊,资源配置混乱,从而难以做大做强。

04   没有垃圾生意,只有垃圾老板

      聊了这么多困难和挑战,并不是说toB软件,真的没法做了。K哥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垃圾生意”,只有相对“垃圾”的经营方式和老板。 企业经营的成败,最终还是要回归到领导者的认知、格局和能力上。

1、回归生意本质,为客户创造价值

      任何一家企业的核心使命,都应该是解决客户问题。toB软件公司的老板们一定要明白,这是价值传递,而不是简单的产品传递,要学会扪心自问:我的产品/服务,到底解决了客户的什么问题?为客户带来了哪些具体、可衡量的价值?是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收入,还是控制了风险……

      只有真正聚焦客户价值,并将这种价值清晰地传递给客户,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尊重,摆脱低价竞争的死循环。这也反过来要求老板,要把“只是技术提供者”的狭隘格局,升维成客户业务的共情者和赋能者的新高度。这样既是回归了商业本质,也是找到了企业的生路。

2、筛选客户,管理客户需求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句话在toB领域同样适用。toB软件公司,还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客户筛选机制,从多个维度识别出与自身产品/服务定位、价值观相匹配的“理想客户”。

      比如,面对客户时,要经常问:

      他们是否有真实的痛点和明确的需求?

      他们是否有为价值付费的意愿和能力?

      他们的管理水平和信息化基础是否达到一定程度?

      他们是否愿意与我们共同投入,一起解决问题?

      ……

      而对于那些需求模糊、预算极低、期望过高、内部管理混乱的客户,要敢于说“不”。与其在不合适的项目上耗费大量资源,不如集中精力服务好那些真正有价值的客户。同时,还要注意从接触客户的第一天起,就要进行有效的期望管理,明确项目范围、交付标准、双方责任,避免后期扯皮。和客户建立“伙伴关系”,共同成长,而不是简单、缺乏黏性的“甲乙方”关系。

3、聚焦行业,用专业打造壁垒

      有句老话,东边不亮西边亮。既然toB软件的通用型市场已成红海,那么从业者不妨换个思路,从聚焦入手。

      与其追求“大而全”,不如选择一个自己擅长或看好的垂直行业(某个特定的制造业细分领域、某个新兴的服务业态),或者聚焦于某个特定的业务环节(供应链金融、智能排产、营销自动化等),做深做透。通过深度理解该领域的业务逻辑、痛点难点、政策法规,打造出具有行业know-how、难以被轻易复制的专业解决方案。在细分领域或特定场景内建立起强大的品牌认知度和客户口碑,形成自己的“护城河”。这种“小而美”、“专而精”的生存方式,可能更适合现阶段大多数中国toB软件公司。找到自己的生态位,“有质量地活着”,或许比盲目追求规模扩张更重要。

      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说过:“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 对于本就没有什么“优势”的toB软件行业来说,更应该清楚,是时候开始从简单模仿,转换到深度学习,敢于创新的节奏中来了。大家还要坚信,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僵化思维;没有垃圾生意,只有未被满足的需求。这个行业值得我们继续拼搏。

【声明】:极贸易登载该文章目的是为更广泛的传递行业信息,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若无意侵犯您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核实后将立即予以删除!
标签: toB 软件 生意 商业化
关联内容
栏 目

促进商业交流,为诚信商业社会助力,用数据创造新的商业价值,让供应链上下游更畅通。
生意的本质:把好的东西分享给有需要或有缘之人,赢取合理的服务费用,秉着做一单生意交一个朋友才是生意。生是生生不息,意乃心上之意。

公众号二维码
小程序二维码

业务范围

条款规则

联系我们

北京市丰台丽泽金融商务区平安幸福中心A座7层
406054635@qq.com
微信号:406054635
⚠️ 有任何疑问可关注极贸易小程序与在线客服进行咨询。
友情链接: 山西商人网 | LifeAdd生活方式

2013-2024 极贸易 www.jimaoyi.com 版权所有 | 御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0664 | 京ICP备14004911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