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不少企业家朋友聊天,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以前大家见面就问“哪里厂房便宜”“哪里税收低”,现在话题变成了“哪个园区的产业生态、运营服务好”?“哪里能找到靠谱的合作伙伴”?
从这几句简短不经意间的寒暄就能看出,现在企业需要的已经不单单是几间厂房或多大办公室了。
而是你能帮企业建立多少生态伙伴,是否能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你的园区能不能构建起企业的生态圈。
为什么便宜厂房不香了?
早些年企业选址就像在菜市场挑萝卜,专找最便宜的。
地方政府也投其所好,比拼着谁的地价低、谁的电费补贴多。
细想一下有没有发现,省下来的成本经常以其他形式加倍吐出去:
比如,配套产业链不完整,得自己从外地运零件;
当地工人技术跟不上,次品率居高不下;
更头疼的是没有产业创新氛围,守着便宜厂房却接不到高端订单。
就好比买了个特价冰箱,结果每个月电费是别人的三倍。
所以说建立生态圈才产业园的核心
生态圈不是所谓的上下游买卖,而是像搭积木一样,每个合作伙伴都能互相激发价值。
比如你开发个新产品,供应商能同步改进材料工艺,物流公司能调整配送方案,销售渠道提前策划推广方案。
都为同一个目标主动升级,集体智慧的爆发力,远不是单打独斗能比的。
现在聪明的企业都在做三件事(园区载体也要与时俱进):
把围墙拆了:以前严防死守的商业机密,现在主动和合作伙伴共享关键技术指标,因为知道只有供应商真正理解你的需求,才能做出突破性创新
把数据流动起来:生产线数据实时传给设备商,销售数据同步给研发团队,看似把家底亮给别人,实则让整个链条的决策都踩在真实的节奏上
培养“共生基因”:从考核压价变成帮供应商培训工程师,从抢客户变成帮经销商开发数字化工具,看似多花了钱,实则把整张网的质量都提升了
好生态的四个特征
会呼吸:资金、人才、信息像血液一样自然流动,不会卡在某个环节
能进化:遇到市场变化时,整个网络能像变形金刚一样快速重组
抗折腾:某个环节出问题,其他成员能自动补位而不是连环坍塌
有记忆:每次合作积累的经验能变成整个网络的共同资产
会算账的园区才赚钱
园区老板,一定要盯这两本账:
关系账:数数今年园区里企业互相签了多少订单,比去年多挖出多少合作机会;
增值账:看看帮企业省了多少研发成本,给他们多赚了多少钱。
因为企业现在要的并不是便宜厂房,而是能帮他们赚钱的生态。
就像开火锅店,锅底免费但靠卖毛肚赚钱,园区免租金,但收企业利润分成。我敢说,如果企业待在你的园区能多赚20%利润时,你赶都赶不走。
这样转变一下思维,产业园以前是收租的二房东,现在是企业离不开的财神爷。
企业在这不仅能找到客户、找到技术,找到供应商。
这样的园区,才配得上叫“产业生态圈”。
2013-2024 极贸易 www.jimaoyi.com 版权所有 | 御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0664 | 京ICP备14004911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