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业的征途上,如何从0到1打造一家成功的企业?
这是每个创业者/参与创新项目管理的从业者都关心的话题。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用他的实践和思考,从品牌与产品的顶层设计,到经营策略的落地执行,再到组织能力的持续进化,分享了他从0到1的构建逻辑。
无论你是创业者、管理者、PMO,还是对商业管理感兴趣的读者,希望本文提供可参考的思维框架,帮助大家在复杂多变的商业世界中找到方向。
一、如何思考品牌和产品?价值观驱动
品牌是企业的灵魂,它不仅是对外的传播工具,更是对内的凝聚力来源。
李想认为品牌需要回答两个层面的问题:
(1)对内 :我们是谁? 我们要去哪里? 我们怎么去?
企业使命 :回答“为什么要创办这家企业”。
理想汽车的使命是“创造移动的家,创造幸福的家”,通过人工智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改变车和家这两个最重要的空间。
企业愿景 :回答“我们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企业”。
理想汽车的目标是到2030年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具备特斯拉、苹果等顶级企业的能力。
企业价值观 :回答“我们以什么方式成功”。
理想汽车的核心价值观是“超越用户需求,打造最卓越的产品和服务”。
并以三条行为准则支撑:
始终把用户价值放在第一位。
做正确的事,不做容易的事。
用协作的方式解决问题。
(2)对外 :向消费者传递清晰的品牌理念
理想汽车定位为“家庭首选的豪华电动车品牌”,聚焦于家庭用户,强调豪华和实用性。
2. 产品:品牌是脑袋,产品是身体
用户往往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需求,企业需要通过洞察和创新来“超越用户需求”,而不是简单地满足现有需求。
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必须围绕品牌理念展开,他认为分为三个层次。
(1)安全 :这是底线,对于主打家庭用户的理想汽车,安全永远是第一优先级。
(2)产品价值 :
硬件部分 :考验企业的取舍能力。例如,六座布局、增程式电动、多屏设计等,都是基于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
软件部分 :通过自研实现高度灵活性,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例如,“任务大师”功能让用户可以自己调用软硬件。
(3)品牌的特殊向往感:
做“移动的家”,大空间、多屏幕、智能化配置“超额投入”,让用户获得明显的感知差异。
例如,理想汽车将NOA(导航辅助驾驶)作为标配,使用激光雷达和双Orin芯片,确保智能化体验领先。
二、如何思考经营?毛利率导向
李想深知健康财务指标的重要性,而毛利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
尤其在汽车行业这种重资产、长周期的行业中十分重要。
毛利率不仅是财务指标,更是战略保障。
要成为行业头部企业,收入规模必须达到数千亿甚至上万亿级别。这无法仅靠融资实现,而是需要健康的盈利模式。
(1)20%毛利率是门槛:
在毛利率之后,剩下的才是公司可以投资未来的钱,是提升自己能力的部分;
研发投入约10%。
销售管理费用7~8%。
还需留出对抗风险与建厂的资本支出。
(2)维持“健康”毛利的意义:
无惧资本市场波动,能稳定、持续地做5年以上的研发与战略投入。
特斯拉早期持续亏损但毛利率始终稳定在20%以上;理想也坚持这一原则。
企业在获得毛利率后,资金应主要投向两个方向:
(1)研发 :
平台研发 (7%):打造统一的技术平台,如增程电动、高压纯电、智能空间、智能驾驶。
产品研发 (2%):针对具体车型与用户体验进行优化。
系统研发 :支持底层技术创新,如操作系统、自动驾驶训练平台,属于更长远的技术储备。
(2)交付能力 :提升商业能力、供应能力和组织能力。
商业能力 :包括营销和服务环节,确保将产品价值最大化传递给消费者。
供应能力 :通过自制和供应商合作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关键零部件问题,例如三电系统的自产。
分四类零部件管理:传统件、电子件、三电、工厂自建或与供应商协同;
自制率≈30%是合理区间,既保持自主关键能力又避免承担过多杠杆。
组织能力 :从单一产品到多条产品线,采用“省负责人”制精细管理,解决直营模式下的激励与效率。省负责人制:通过在省一级设立负责人,让其拥有足够资源和决策权,以应对区域市场的各种变化与需求,最大化实现销售与服务的精细化管理与高效运营。
省负责人制:通过在省一级设立负责人,让其拥有足够资源和决策权,以应对区域市场的各种变化与需求,最大化实现销售与服务的精细化管理与高效运营。
三、如何思考组织?三维能力跃迁
李想将组织和人才问题分为三个层次。
(1)底层惰性:个体专业能力缺失
李想举例,当时理想汽车最开始招的人都是研发10万块钱的车的,所以在做30万块钱的车的时候也这么做。
通过"真车体验计划"破解:要求工程师连续驾驶对标车型3个月,用身体感知替代参数测量,彻底打破"10万级车"的思维惯性。
(2)中层惯性:管理路径依赖
引入丰田TBP工作法,将问题解决分解为"现象→真因→对策"八步流程,用标准化工具替代经验主义。
(3)高层无知:战略认知盲区
建立三级战略推演机制:每月行业扫描(感知)→季度战略务虚(规划)→年度资源预埋(执行),确保认知始终领先行业半步。
TBP丰田问题解决法
企业需要从三个维度提升组织能力:
(1)流程再造
专业层:PDCA循环+用户需求分析模板,确保每个功能开发经历需求验证→原型测试→数据复盘的全流程。
管理层:借鉴IPD、IPMS流程,将产品上市周期缩短至12个月(行业平均18个月)。
经营层:建立资源热力图,动态调整人/钱投入方向,如研发中心向智能驾驶的倾斜。
(2)心智升级
学习《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构建组织的三层能力。
成年人思维(主动积极):工程师文化从"领导交代"转向"用户驱动"。
管理者素养(知彼解己):区域"省负责人制"打破传统科层制,实现资源精准配置。
领导者格局(统合综效):战略委员会吸纳跨界专家,保持认知开放性。
随着企业发展,组织需要从二维向三维升级。
在0到1阶段,重点是管理;
在1到N阶段,重点是经营;
只有完成组织升级,才能应对更大规模的业务挑战。
管理启示与思考
1. 品牌是团队与市场认知的“灯塔”
内部统一行动方向与价值判断标准;
外部树立清晰形象,持续聚焦核心用户与核心价值主张。
2. 产品以用户价值为基准做“取舍”
家庭场景与安全需求优先,兼顾超越当下需求的前瞻性设计;
软件可迭代易升级,硬件需严谨权衡成本与功能。
3. 经营本质在于保证企业可持续、可规模化发展
健康的毛利率是前提,保持在研发、供应体系、服务等关键环节的长期投入;
重视商业能力的建设,让巨额的研发与产品价值真正传递给用户。
4. 组织能力升级是长周期课题
解决“懒惰、惯性、无知”三大难题,需要匹配专业、管理、经营三个层级的流程与心智;
持续通过流程标准化与个人心智成长,打造灵活、高效、可复盘的组织。
结语:系统思维而不是单点突破
真正的竞争不是单点突破,而是系统能力的升维。
李想的商业哲学本质是构建"价值观-经营逻辑-组织能力"的系统性的协同进化体系。
价值观作为核心,确保资源投入不偏离战略轨道;
经营逻辑形成风险控制,在产业波动中保持战略定力;
组织能力构建进化引擎,实现认知维度的持续跃迁。
当传统车企还在纠结"电动化转型"时,理想汽车已通过"移动的家"重新定义竞争维度。
未来的竞争,是认知、资源分配效率与长期主义的较量。
无论是用户价值第一的产品设计、可持续的毛利率策略,还是平台化研发与组织能力的进化,核心在于构建一套高效自洽的管理体系,使企业在变化中始终保持竞争力。
2013-2024 极贸易 www.jimaoyi.com 版权所有 | 御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0664 | 京ICP备14004911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