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批市场是城乡农产品供应主渠道
中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庞大,目前拥有超过4.4万家各类农产品市场,其中批发市场数量达到4100多家。2022年,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成交额高达6.40万亿元,成交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0.38亿吨。这一庞大的市场规模凸显了农产品批发市场在中国农产品流通中的核心地位。事实上,每年有大约75%至80%的农产品通过这些农批市场进行流通,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鲜活农产品流通的关键环节和主要渠道。
近年来,社区团购、前置仓等农产品流通模式层出不穷,极大冲击着农批市场的基本盘,农产品批发行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历史变革。
要成为主流流通模式,除了模式本身必须具备可行的盈利模式外,还需要与产业环境相匹配。从发展历史看,2005年第一家生鲜电商易果生鲜倒闭,到2022年每日优鲜破产,无数资本在生鲜零售折戟沉沙,至今尚未摸索出可行的盈利模式,这充分说明当前生鲜电商仍是不具复制性的流通模式。
究其根本原因,农产品主流流通模式由农业生产集约度来决定,即产业链的结构形态决定产业链的关系结构。从全球发展经验来看,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集中,经由批发市场流通的农产品比例会不断降低。以中美日三国为例,美国是农业大生产模式,对应的是农超对接大流通模式,而中日是分散生产模式,小生产难以对接大市场,对应着批发市场集群式分销体系。
从交易成本角度看,我国种植业属于碎片化生产,单体生产规模小,农户逐利性强,规模采购很难形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加上源头集采集配需进行重资产投入,这使得生鲜电商模式的交易成本并不亚于批发市场。近年来,国内去层级的政策倾向已有所淡化,这也说明在现有条件下,多层级批发市场体系已接近“帕累托最优”,生鲜电商模式很难创造增量价值。
因此,中国耕地碎片化分布的特性以及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分散性,决定了未来中国农产品生产集约度上限不高。在土地产权制度、生产方式及技术没有发生重大变革之前,生鲜电商仍难以成为我国主流的流通模式。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和业态。
现代化农批市场的转型之路
1、抢占上游规模种植资源是农批市场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
控制规模化种植资源,是流通企业开展源头集采、降本增效的重要前提,也是新零售企业赖以生存的根基。纵观国内生鲜企业,无论是盒马、百果园还是宏辉果蔬,背后都与规模种植基地建立了稳定的产销关系。在中国现有土地条件下,规模种植企业必然是稀缺的,是每个流通企业需要抢占的战略资源。此外,规模种植企业往往也需要稳定的销售渠道,通常会采用“量大从优”的销售策略。因此,农批市场应充分利用其网络优势,联同伙伴商户主动与规模种植基地达成战略合作,这不仅能压缩生鲜电商企业的生存空间,也可为农批市场打造现代化供应链体系奠定基础。
2、打造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是农批市场转型升级的根本目标
农批市场集团化、产业链化发展的趋势明显,农批市场的竞争将从区域单一市场之间的“场内服务”竞争,转为集团在全国范围“全产业链运营效率”的竞争。在新时代背景下,农批市场竞争力将呈现“核心能力在场外、主要效益在场内”的特点。以农批市场网络为核心,通过场外延伸上游基地寻找优质货源,开展城配业务拓宽销售渠道,积极发展集采集配、供应链金融、智慧物流等配套服务,推动场内进出口贸易、生鲜、电商、预制菜、品牌孵化等业态集群蓬勃发展,最终形成全链高效运作的园区竞争力。
3、构建高效供应链体系是农批市场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效率主要取决于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流通效率。如何打造融合“四流”的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是构建高效供应链体系的核心。具体来说,以数字化农产品交易平台为核心,以广泛的物流网络、健全的供应链金融配套服务为支撑,聚集全国乃至全球全品类供应链服务商,最终形成一个信息互通、交易便捷、物流高效的交易生态。随着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的推广应用,农批市场在流通链条中将不再仅仅是“二房东”角色,更是最核心的服务整合商、价值赋能者。在各交易主体对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形成高黏性后,农批市场在供应链中的话语权将会大大增强,可进一步推进智慧农机、标准转运箱等新质生产力的应用以及农产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持续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4、数字化技术是农批市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生鲜电商的发展困境,其根本原因是上游碎片化生产结构与新零售大流通之间的矛盾,而非数字化所致。事实上,建设“线上+线下”的数字菜篮子,是农批市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在保持现有流通链条基本稳定的条件下,农批市场可以以线下交付业务为基础,拓展网上交易功能,用数字化赋能生产者、批发商和采购商,为其提供信息撮合、线上交易、智慧物流、在线金融等服务,打造“产品线上化、运营数据化、交易数字化”的现代化供应链体系。
2013-2024 极贸易 www.jimaoyi.com 版权所有 | 御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0664 | 京ICP备14004911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