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面对「先有产品还是先有客户」这样的两难问题时,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问题背景」,即当我们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业务发展到了什么阶段。
即便是创业初期的想法阶段,也是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窥见到一丝丝市场机会后,更加笃定此想法势在必行。
而以市场需求为主导的创业构想,在确定了具有竞争优势的目标细分市场后,目标客户画像也勾勒出来了。因为目标市场的形成需要具备两个要素,一是客户有着普通的需求,二是客户之间通过互相参考决定是否购买产品。
这个时候答案已经很明了了,我们要做的是找到这些目标客户、摸清他们的潜在需求和购买意愿,以及对现有产品的不满之处,进而指导开发新产品、或是寻找替代品,以便于让自家产品在客户心中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才有把市场机会变现的可能性。
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创业者认为目标客户不算客户,只是获取需求的载体,那么产品开发优先。相反,如果目标客户属于客户,优先找到他们获取需求指导产品,那么,找目标客户优先。
就连创新界的大神乔布斯也不例外。
众所周知,乔布斯曾说,自己不做调研,先做产品。只有把产品摆在客户面前时,他们才知道真正想的是什么。
乔大神之所以这样断言,是因为他已经找到了目标市场中的细分市场,这还是一个巨大的空白市场。
话说当时乔布斯还在雅达利打工,一直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创办自己的企业。
当时正赶上阿帕网军转商,一场新的科技革命正在酝酿中......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本科技杂志《全球概览》出现在了乔布斯的视野中,自此他对这本杂志着了迷,反复观看,反复研究。
计算机领域的第一本杂志 cr《创新者》
那么,他是怎么从这样一份杂志中找到市场机会,开发新产品的?
1、《全球概览》的核心理念
乔布斯的大学时期正是美国60-70年代的反主流文化浪潮,他先后经历了辍学、探索禅宗、沉迷迷幻药实验,可以说他本他就是对传统权威和工业化社会规则的叛逆代表。
他的一系列行为正好与《全球概览》的核心理念——“工具赋能个人,摆脱体制束缚”这一社会呼吁完美呼应。
再加上该杂志所倡导的“自给自足”并非回归原始,而是通过技术和知识实现个体创造力与自由的解放,这与乔布斯后来创业的初衷“让技术服务于普通人”一脉相承,也奠定了苹果一系列产品组合在接下来30多年的时间里成为乔布斯技术创新的核心定位。
2、《全球概览》推崇把技术作为“个人赋能的工具”
《全球概览》在反主流文化浪潮中把前沿科技与人文关怀结合在一起,将技术作为为“个人赋能的工具”,而非军工业的垄断品。
乔布斯后来所研发的产品定位正是“站在科技与人文的交叉点”的,这一创新理念的种子正是在阅读《全球概览》时埋下来的。
3、《全球概览》的设计风格成为了苹果极简设计的最早参考标准
《全球概览》在设计上,采用的是图文混排的方式,分类清晰。
这种页面设计风格,深深的植入到了乔布斯的认知中,这也乔布斯最早的设计借鉴(现在叫灵感来源)了。
《全球概览》的设计风格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乔布斯对“什么是一款产品的好设计”的理解。苹果产品的拟物化ICON和苹果官网 的极简排版,都能看出该杂志“将复杂信息转化为可操作知识”的影子。
因此,对乔布斯来说,当他和好友沃兹尼亚克决定先开发产品的时候,其实已经经历过了充分的市场研究,包括当时的社会主流理念、技术创新、竞品分析等,并在另一本杂志《大众机械师》的封面上,看到了刊登出来的第一台个人计算机——阿尔泰的产品之后,下定决心和好友沃兹尼亚克一起开发新产品,于是--Apple Ⅰ计算机的草图和成品问世了。
当乔布斯把这款产品摆在大众面前时,Byte Shop电脑商店的保罗·特雷尔订购了50台电脑,乔布斯的创业之旅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要知道,那个时期是20世纪60年代末,大家获取信息的渠道只有这两本杂志。
而今天,任何一个有创业想法的人,获取信息的渠道和信息密度远超乔布斯创业早期的那个年代。
也就是说,针对「先有产品还是先有客户」的两难问题,它的答案其实藏在你的市场研究任务中。
一份有效的市场研究,能帮助我们明确创业构想所处的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对标或可参考的竞品、以及潜在的目标市场、多个细分市场、目标客户群,以及待开发的产品组合。
当你手握以上这些信息时,一款具有差异化创新的产品将择机出现在大众面前,有需求的客户会翘首以待,暂时没有需求但正在使用竞争对手产品的客户,也会满怀期待。
2013-2024 极贸易 www.jimaoyi.com 版权所有 | 御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0664 | 京ICP备14004911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