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和上海,这两座长期引领中国消费趋势的城市,如今迎来了一个值得深思的拐点。
近半年发布的社零数据犹如一记警钟:2024年北京社零总额14073.6亿元,同比下降2.7%;上海17940.19亿元,同比下降3.1%。2025年前两个月北京同比降了0.1%,上海降了1.0%,这是两座中国消费风向标城市近15年来首次同时陷入社零负增长的境地,标志着百年变局时代中国消费市场格局的深刻变化。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京沪的消费增速明显落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现象在中国消费市场发展史上极为罕见。
当过去30年的经济增长逻辑不再,2025年的消费复苏可能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外部直接面对世界格局动荡和美国发动的贸易战,内部又叠加房价下行、财富缩水、产业变迁、收入放缓、人口流出,这些因素共同编织成一张复杂的网,困住了一线城市的消费动能,商家开店计划也受到掣肘。环境虽然不易,但2025年北京仍有计划开业20余个项目,新增近200万平方米商业空间;上海更是将推出52个项目,新增380万平方米。这种"逆势扩张"现象,无疑将引发新一轮的市场洗牌与重构。
如果市场蛋糕缩水,这些新商场凭什么在内卷中突围?
答案藏在两个关键词里:差异化和体验感。从下列对今年新开商业的5点总结中不难看出,未来活下来的商场只有两种:让人"来了不想走"VS"走了还想来"。
精准首店才是流量密码
"首店"已成为新商业项目的标配。北京超极合生汇西区引入35%全国或区域首店,上海ITC Maison规划100+重磅品牌,其中首店占比超60%。但首店经济已从简单的数量竞争转向精准的质量匹配——不是有多少首店,而是有多少适合目标客群的首店。比如爱琴海缤纷里引入的首店充满娱乐休闲,与乐高乐园形成互补;北京超极合生汇针对亲子客群,引入ANTA Kids北京首家Campus店、SKINOW雪乐山京北首店等;上海A.F.A则面向艺术爱好者,引入全球涂鸦艺术博物馆中国首展。这种精准匹配才是首店经济的制胜之道。
把商场变成“景点”
无论北京还是上海,新商业项目都在强化"社交"功能。北京中关村ART PARK的2万平方米屋顶公园,上海前湾印象城MEGA的2万平方米LIVEGROUND绿地,都是在回应同一个问题:如何让消费者在商场停留更长时间?答案是将商场变成"景点"。当线上渠道可以满足"买东西"的基础需求时,线下商业必须提供"和人在一起"的社交体验。这一趋势促使商业空间从单纯的"交易场所"向复合型"城市客厅"转变。
老文化,新玩法
北京坊用中轴线文化讲故事精心重现灯市文化,中海大吉巷将6个文保院落改造为免费博物馆,上海A.F.A把钢铁厂改成艺术中心。历史建筑+现代商业的组合,既保留城市记忆,又创造消费新场景,让"可触摸的历史"与"可消费的文化"融合,比纯新建商场更有记忆点。
抱紧新旧“流量大腿”
湾里·王府井紧贴环球影城,爱琴海·缤纷里置身乐高乐园,鑫耀·光环Live绑定腾讯园区;北京合生汇西区与bilibili合作推出"超极次元嘉年华",上海A.F.A引入蓝人秀亚洲唯一驻场演出。未来商场要么傍旅游地标、高校、医院、产业园区等线下流量聚集地,把老流量玩出新场景;要么就紧贴社交媒体、短视频、短剧等线上流量聚集地,争夺新世代的传播话语权。由此,商业项目的成功公式已经从"位置×业态×品牌"演变为"位置×内容×社交媒体传播力"。
科技要“润物细无声”
科技应用是京沪新商业的第四大共同特征。AR导航、智能停车不是噱头,关键要解决痛点——比如家长找母婴室、打工人快速买咖啡。科技用得好,能让商场服务效率翻倍。北京湾里·王府井WellTown设置华北最大裸眼3D屏,上海A.F.A试点AR导航导引涂鸦展故事线。随着科技深度融入,商业空间正在经历从"人找商品"到"商品找人"的范式转变。通过会员数据分析、消费行为预测、AI个性化推荐,商场可以在消费总量萎缩的环境下,精准提升单客转化率与复购频次。
1、北京超极合生汇(西区)
项目体量:16万方
开业时间:2025年3月28日
开发商/运营方:合生商业
项目看点
项目定位与规模升级
定位标签:以“超极好逛”为核心,聚焦年轻消费群体,打造国际化、潮奢时尚地标,强调“年轻力磁场”属性。
体量与布局:改造后商业面积达16万平方米,与东区“合体”后总规模达46万平方米,覆盖娱乐、餐饮、数码、珠宝、服饰零售等全业态,品牌总数近800个。
特色模式:延续“城市主题公园商业”理念,融合自然景观与商业空间,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
品牌矩阵与业态亮点
首店经济:
35%品牌为全国/区域首店,涵盖潮牌、运动、亲子、文化体验等领域,包括:
运动潮流:超级安踏北京首店、DIDIMAX北京首店、CAMEL ACTIVE全国旗舰店(专业户外装备)、MAIA ACTIVE京北首店(女性运动服饰)、SPRANDI北京首店(意式轻奢鞋履)。
文化体验:西西弗书店京北定制旗舰店(融合阅读与社交空间)、过瘾公园沉浸密室剧场(购物中心首店)。
亲子娱乐:meland club国内首家投影创新艺术旗舰店(儿童主题乐园)、SKINOW雪乐山京北首店(室内滑雪培训)、小象动悟公园京北旗舰店(儿童运动体验)。
业态互补:
儿童零售:引入ANTA Kids北京首家Campus店、英氏童装、好孩子gb等,形成一站式儿童穿戴用品集群;
家庭社交:打造亲子互动空间与萌宠友好区域,满足全龄段家庭需求。
商业协同与城市发展价值
西区通过差异化业态布局、首店经济驱动及高频次文娱活动,成功塑造“年轻力+家庭力”双核商业体,与东区协同推动京北商业升级,成为北京POD模式标杆项目。
2、爱琴海·缤纷里
项目体量:7.4万方
拟开业时间:2025年
开发商/运营方:新金山投控/爱琴海
项目看点
项目定位与规模
区位优势:位处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核心区域,毗邻乐园西侧,其中心广场与乐园入口无缝衔接,是乐园唯一的主入口。
开发规模:规划地上商业建筑面积达7.4万方,地下15万方停车场配备4000个车位。
品牌定位:作为全国首个国际IP乐园旗舰商业,突破性开发了全新“双景点”运营模式,与乐高乐园同频,让消费者可以感受到“逛完乐园,还有乐园”的全新体验。
核心亮点与业态布局
通过乐享野趣生活、文化生态生活、缤纷欢聚生活为主题的三大特色区域构建全新消费场景,并结合乐园元素,打造特色店型。
业态布局方面,目前餐饮占比约40%,零售和配套各占30%左右
业态创新:
全国最强的旗舰资源,引进100+首进品牌及多个创新业态组合,打造零售、体验、娱乐、宠物业态的全国首创店型和互动内容、专注于文化内容、生活方式、IP旗舰、艺术策展、时尚潮流等互动体验业态。
巧克玩家全国首家度假区定制店、BAMBOOMATES全国首家旗舰店、港丽/chilis/龟兹全国首家度假区旗舰店、夯食全国首家玻璃美学店、BONJOUR全国首家轻餐旗舰店、悦璞食堂全国首家度假区定制店、PENROSE全国首家大师旗舰店等已确定入驻
星零界全国首家像素风社交概念空间、多栖博物全国首家化石主题餐厅等垂类头部店铺有望在此项目落地。
商业协同与城市发展价值
依托“乐高乐园+商业街”的黄金组合,期望打造长三角地区休闲旅游新胜地的流量入口,未来吸引更多新业态、新品牌、新场景落地,放大文旅高峰项目的辐射溢出效应。
3、北京坊二期
项目体量:2.37万方
拟开业时间:2025年6月
开发商/运营方:广安集团
项目看点
项目定位与建设
定位升级:聚焦“中国式生活体验区”,深化文商旅融合,从一期“首店经济”转向文化场景驱动,瞄准年轻客群提升消费品质。
建设规模:总建筑面积2.37万平方米,地上两层、地下两层,与一期地下连通形成环形游览路线,地面保留两个多功能广场(演出、展览)。
设计创新与文化表达
传统与现代融合:
建筑立面:北侧采用民国风拱券、红灰砖元素,南侧运用木石砖瓦等传统材料,与胡同四合院风貌协调。
灯市文化重现:呼应历史“灯街”,春节设置京绣牡丹球形装置,沿街镂空花砖实现室内外光影互动。
立体空间规划:
超3000㎡天台花园打造城市天际线观景打卡点,结合错落屋顶形成立体街巷;
地下街区规划“数字+新国潮”主题,串联一期形成沉浸式消费动线。
文旅业态与消费场景
文化IP赋能:
主题体验馆:中轴线巧克力博物馆、大栅栏沉浸式剧场,强化本土文化叙事;
潮流社交空间:签约20+品牌(如国潮艺术馆、互动剧场),推动“老城焕新”与年轻客群需求对接。
运营策略与城市价值
客群精准适配:针对年轻游客偏好,引入潮流社交、数字体验业态,提升消费黏性。
街区联动效应:与一期及大栅栏街区形成“文化体验闭环”,驱动区域文旅消费升级。
北京坊二期以“文化为魂、空间为脉”,通过精细化施工、历史场景活化及业态创新,实现老城商业空间“微更新”,成为北京文商旅融合发展的示范性项目。
4、北京湾里·王府井WellTown
项目体量:19万方
拟开业时间:2025年9月30日
开发商/运营方:王府井集团
项目看点
项目定位与规模
区位优势:紧邻北京环球影城(直线距离约500米),距地铁7号线花庄站约300米,未来S6线开通后形成三轨交汇(机场快线、1号线、7号线),半小时通达首都机场、大兴机场及副中心枢纽。
开发规模:总占地近50万平方米,总投资超百亿,包含三大业态: 王府井WellTown(19万㎡,亚洲最大奥特莱斯);诺岚酒店(五星级,300+客房,无边泳池俯瞰环球影城灯光秀);汀云微度假小镇(12万㎡,含商业街、不夜城、主题酒店群)。
目标客群:年轻家庭、潮流青年、艺术爱好者,日均客流预计超4万人次。
核心亮点与业态布局
文商旅融合标杆:
奥莱+艺术:王府井WellTown引入500+品牌,含艺术中心、裸眼3D大屏、京潮市集,打造“空中花园”式商业空间;
微度假场景:汀云小镇涵盖中国国家地理探索中心(北京首店)、法国小王子主题乐园、URIDE滑板乐园、汤泉中心,覆盖全龄段娱乐需求;
酒店特色:诺岚酒店客房可直览环球影城灯光秀,顶层无边泳池结合艺术展览,实现“住玩购”一体化。
空间创新:
湾里·王府井WellTown作为重要的商业组成部分,是王府井集团首次提出的“艺术即商业"理念的实践之作,也是全新的时尚文化空间。
流线错层与三大中庭是湾里·王府井WellTown最重要的设计亮点,以“自然、未来”为主题,充分利用退台与屋顶花园打造立体商业空间。
光之境、水之境与洞之境三大中庭对应银河、瀑布、花园要素,让商业建筑与自然生态进一步融合统一,30米高的瀑布从中庭倾泻而下,水幕与自然光相映成趣,为商场增添了满满的艺术感。
业态布局:
计划引入国内外知名品牌500余个,一大批国际名牌、首店将扎堆进入城市副中心。其中,文化艺术、运动娱乐、儿童游乐等体验业态占比将达50%,首次进入城市副中心的品牌占比将达60%以上。
湾里项目以“轨道交通上盖+文商旅融合+艺术商业”创新模式,填补副中心高端商业与微度假场景空白,成为北京城市更新与文旅消费升级的标杆性项目。
5、北京中关村ART PARK大融城
项目体量:20万方
拟开业时间:西区-2025年5月;东区-2025年Q4
开发商/运营方:光大安石
项目看点
项目定位与规模
区位优势:海淀区中关村西区核心门户,紧邻地铁4/10号线海淀黄庄站、4号线中关村站及16号线苏州街站,周边40余条公交线路交汇,辐射中关村科技园、高校及居住区。
开发规模:总建面20万平方米(含2万㎡屋顶公园),分西区(2025年5月开业)与东区(2025年末开业)。
目标客群:3公里内覆盖180万高质客群(含110万常住人口、40万高校师生、30万办公人群),未来五年新增办公人口4万,锁定中高端消费、科技从业者及年轻家庭。
核心亮点与业态布局
文商旅融合标杆:
POD模式创新:以“商业+街区+城市公园”为核心,保留双螺旋雕塑、古树、御道等历史遗产,打造北京首个大型公园式商业中心。
五大优势业态:国际潮流(MUJI、SHAKE SHACK)、米其林餐饮(“羲和·京致”京西首店)、生活方式(新氧诊所、魅+KTV)、融食荟(Olé精品超市)、宠物友好空间。
首店经济:引入300+品牌,含30+首店(如寿司郎海淀首店、好利来城市主题店),国际品牌占比超20%。
设计特色与体验升级
空间革新:
三首层规划:通过五大庭院式下沉广场联通地下-地面-屋顶,提升地下商业价值,动线通透率达80%。
立体生态:2万㎡屋顶公园融合海绵城市功能,设置四季景观、互动装置及露天剧场,实现“会呼吸的商业体”。
中关村ART PARK大融城以“POD模式+首店集群+生态场景”重构京西商业逻辑,成为科技高地与人文底蕴交融的消费新地标,推动海淀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区建设。
6、北京中海大吉巷
项目体量:8万方
拟开业时间:2025年4月
开发商/运营方:中海环宇商业
项目看点
项目定位与规模
区位优势:西城区骡马市大街,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首个城市更新地标,紧邻地铁4/7号线菜市口站,距天安门2.5公里,5公里覆盖金融街、王府井等核心商圈。
开发规模:总建面36万㎡(含8万㎡商业+1.2万㎡绿地),地上商业覆盖地下两层及地上一层
目标客群:3公里内325万办公人群(含266家上市企业)、479万常住人口及高端居住客群(住宅均价13.8万/㎡),填补区域高端商业空白。
核心亮点与业态布局
文商旅融合标杆:
博物馆+商业:6个文保院落改造为免费博物馆(含康有为故居),联动《每周评论》旧址等历史遗迹,打造“可触摸的宣南文化”体验场景。
首店集群:引入30+首店(如黑珍珠“有雲”、非遗茶点“诸如是”、胶东风物“瑅瑚小馆”),餐饮业态占比60%,主打200-300元客单价的中高端市场。
业态创新:
合院式街区:保留胡同肌理,通过四合院门头、垂花门等“修旧如旧”修缮,形成“商业+胡同+绿地”复合空间。
绿色生态:1.2万㎡城市森林绿地含低碳花园剧场、屋顶雨水回收系统,实现“会呼吸的生态商业体”。
设计特色与体验升级
空间革新:
立体动线:地下商业与地铁站直连,地上通过庭院下沉广场联通,形成“地下-地面-屋顶”三首层动线,提升空间通透率。
文化场景:中庭设置光影艺术装置、非遗工坊体验区,结合胡同光影秀打造沉浸式文化消费场景。
大吉巷以“文保修复+首店集群+生态场景”重构京味商业逻辑,成为中轴线申遗后首个城市更新标杆,推动西城从历史文脉向消费活力转化,填补二环内高端文化商业空白。
7、上海ITC Maison
项目体量:23.2万万方
拟开业时间:2025年分阶段开业
开发商/运营方:新鸿基地产
项目看点
项目定位与规模
区位优势:地处上海徐家汇商圈核心区,毗邻地铁1/9/11号线徐家汇站,距徐家汇天主教堂约1公里,5公里覆盖陆家嘴、静安寺等核心商圈,是上海中心城区稀缺的TOD综合体标杆。
开发规模:总开发体量约70.6万㎡(含商业27.9万㎡、超甲级写字楼37万㎡、六星级酒店及高端住宅),购物中心地上5层、地下6层,商业面积达27.9万㎡,为上海中心城区最大商业体。总投资约334亿元,计划2025年起分阶段开业,预计年客流量超2000万人次。
目标客群:覆盖徐家汇商圈日均300万办公人群(含2000余家科技企业)、周边10公里内800万常住人口及高端居住客群(住宅均价12万/㎡),填补区域高端奢侈品与沉浸式体验商业空白。
核心亮点与业态布局
文商旅融合标杆:
历史活化:保留徐家汇百年文脉,通过空中廊桥串联历史建筑与现代商业,打造“可触摸的都市文化地标”。
首店集群:引入100+重磅品牌,包括Louis Vuitton、Hermès等顶奢旗舰店,以及%Arabica、Pintxos等网红餐饮,餐饮业态占比40%,主打500-800元客单价高端市场。
业态创新:
复合空间:首创“商业+绿廊+剧院”模式,规划中央时尚生活大道、2000㎡屋顶花园剧场及奥林匹克标准溜冰场,形成“日间商务+夜间社交”双场景。
设计特色与体验升级
空间革新:
立体动线:借鉴香港ICC动线规划,通过地下直连地铁、空中连廊串联四大地块,实现“无缝流动”,地上设置三首层入口提升可达性。
文化场景:中庭打造30米挑高光影艺术装置,外立面采用参数化设计,模拟“未来城中之城”视觉效果。
ITC Maison以“全球旗舰+文化地标+未来场景”重构商业逻辑,成为徐家汇商圈升级的核心引擎,推动上海从国际消费城市向全球消费枢纽迈进,填补浦西高端商业综合体空白。
8、上海前湾印象城MEGA
项目体量:26万方
拟开业时间:2025年12月25日
开发商/运营方:万科商业
项目看点
项目定位与规模
区位优势:地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区——前湾商务区,紧邻地铁13号线季乐路站(直线200米),17号线西延伸段已开通,上海机场联络线2024年底贯通,40分钟直达浦东/虹桥双机场。
开发规模:总开发体量40万㎡(含26万㎡购物中心、4.8万㎡ COSTCO中国首店、11万㎡5A写字楼),购物中心地上6层、地下2层,商业面积14万㎡,配备2000+停车位,为上海西部最大全业态综合体。总投资35亿元,2025年1月封顶,计划年底开业。
目标客群:聚焦品质家庭、年轻客群及国际商务人士,覆盖虹桥主城前湾片区高端居住人群(住宅均价9.8万/㎡)、周边10公里内300万常住人口及长三角跨境消费客群,填补区域高端社交度假商业空白。
核心亮点与业态布局
城市级商业地标:
超级综合体联动:与COSTCO、5A写字楼组成40万㎡超级生态圈,覆盖“生活零售+商务办公+社交消费”全场景,形成西上海商业新极核。
自然社交度假体验:以“山水为灵感”设计公区轴线,打造叠山理水式商业空间,融合开放式街区、滨水餐饮外摆及萌宠互动区,构建“城市中的自然游乐场”。
业态创新:
首店矩阵:规划350+品牌,引入区域首店占比超60%,包括东南亚网红餐饮、国际户外品牌旗舰店、宠物友好空间及市中心头部品牌下沉首店。
多元业态组合:覆盖都市潮流、户外运动、亲子成长、悦享美馔等六大主题,餐饮业态占比45%,主打300-600元客单价轻奢餐饮。
设计特色与体验升级
空间革新:
曲线美学建筑:LG1主题街区联合泰国EMSPHER设计团队,打造开放式消费空间;L1南区设置滨水餐饮外摆,东区规划宠物友好活动区,强化社交场景。
立体动线:地下直连地铁,地上通过下沉广场与空中连廊串联,形成“地铁-商业-社区”三首层动线,提升可达性。
自然共生:引入室内垂直绿化、屋顶生态花园及苏州河沿岸码头规划,实现“商业与自然无界交互”。
虹桥前湾印象城MEGA以“自然社交+国际度假”重构商业逻辑,成为大虹桥商务区升级的核心引擎,推动上海从国际消费城市向全球生活方式标杆迈进,填补西上海高端社交度假商业空白。
9、上海鑫耀·光环Live二期
项目体量:9.25万㎡
开发商/运营商:香港置地
拟开业时间:2025年二季度
项目看点
项目定位与规模
区位优势:地处徐汇漕河泾开发区核心区,紧邻地铁15号线华东理工大学站,联动腾讯、微软等科技巨头办公集群,3公里覆盖漕河泾近70万高知白领及高校客群,5公里辐射徐家汇、徐汇滨江等核心商圈。
开发规模:总商业体量约10万㎡,包含街区、盒子、街铺三种空间形态及隈研吾设计的地标剧场,其中一期「光里」街区1.2万㎡已于2023年5月开业,二期新增8.8万㎡复合业态空间,含专业运动中心、文娱剧场及2万㎡户外绿地。总投资约25亿元,计划2025年第二季度全面开业。
目标客群:聚焦25-40岁品质白领、年轻家庭及科创从业者,填补区域高端社交、沉浸式体验及运动健康消费空白。
核心亮点与业态布局
城市级商业地标:
超级综合体联动:与腾讯大厦、华东理工高校形成“产城文”三角生态,剧场年承办200+场次演出(音乐剧、脱口秀、电竞直播),打造徐汇西文化磁场。
首店集群:引入区域首店占比超60%,包括星巴克漕河泾首家Greener Store、锡伯新疆菜、悦璞食堂等,餐饮业态占比45%,主打300-800元轻奢消费。
业态创新:
一期「光里」街区以林荫餐饮社交为核心,引入%Arabica、Patagonia等网红品牌;
二期规划宠物友好空间、屋顶运动公园及沉浸式剧本杀馆;
联动久事体育打造国标泳池、羽毛球场及瑜伽中心。
设计特色与体验升级
空间革新:
细胞式组织:借鉴新加坡社区理念,以“街区为细胞单元”,通过下沉广场、空中连廊串联三大形态,形成无界动线。
自然共生:隈研吾剧场采用“流动飘带”设计,外立面覆盖绿植;2万㎡LIVEGROUND绿地设置互动水景、露天剧场,实现“商业空间即自然容器”。
鑫耀·光环Live以“细胞式生态+文化剧场+全时社交”重构商业逻辑,成为漕河泾产城融合升级的核心引擎,推动上海从科创高地向全球生活方式标杆迈进,填补徐汇西高端复合商业空白。
10、上海A.F.A购物中心
项目体量:5万方
开发商/运营方:融侨集团
拟开业时间:2025年夏季
项目看点
项目定位与规模
区位优势:地处上海长宁区淮海西路570号,位于长宁、徐汇、静安三区交界处,紧邻淮海西路和徐家汇两大商业中心,被新华路高端住宅区环绕,商业氛围浓厚。与地铁3/4/10号线虹桥路站仅150米,联动徐家汇商圈与新华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形成“工业遗产+现代消费+国际社区”黄金三角区位。
开发规模:总用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包含ROJO艺文空间(6000㎡)、A.F.A购物中心(5万㎡)、A.F.A办公楼(10万㎡)及THE PARK艺术生活公园(6000㎡)。总投资超35亿元,计划2025年夏季全面开业,定位为“Art for Life, Art for All”艺享之城,预计年客流量超1000万人次,填补长宁区高端艺术商业空白。
目标客群:聚焦25-45岁新中产家庭、高知白领及跨境商务客群,辐射新华路外籍人士、艺术爱好者及周边3公里50万常住人口,打造“历史记忆+艺术体验+品质生活”三位一体目的地。
核心亮点与业态布局
城市级艺文地标:
工业遗产活化:前身为1956年建成的上海第十钢铁厂,保留红砖厂房、淬火池等工业遗存,由普利兹克奖得主西泽立卫改造设计,融入透明玻璃幕墙与流线型结构,形成“历史肌理+未来美学”的共生空间。
多元艺文场景:
ROJO艺文空间:举办蓝人秀(亚洲唯一驻场秀)、《街头回响》全球涂鸦艺术大展(美国涂鸦博物馆中国首展)、凡几市集等高能活动,年承办超200场艺文事件。
购物中心:引入山系户外品牌(如Patagonia)、黑珍珠米其林餐厅、茑屋书店设计团队打造的复合书店,打造“艺术展览+消费体验”闭环。
办公楼:LEED金级+WELL金级双认证,22%绿化率打造内环低密度花园办公,吸引创意设计、科技企业入驻。
业态创新:
三大主题标签:
艺术生活化:零售区引入%Arabica烘焙工坊、Patagonia定制旗舰店,餐饮区设置露台酒吧与沉浸式餐酒空间;
潮流社交化:屋顶设置滑板公园、宠物友好休闲区,定期举办露天电影、艺术沙龙;
文化地标化:如联合上海戏剧学院孵化本土剧团,推出“海派文化季”年度艺术计划。
设计特色与体验升级
地标建筑设计:
新旧共生:红砖厂房外立面保留历史风貌,内部嵌入曲面玻璃结构,形成“工业心脏+透明脉络”的视觉符号;西泽立卫设计的曲面混凝土建筑,以无柱空间和光影互动致敬工业遗产。
立体生态:项目绿化率超25%,屋顶设置星空观景台,下沉广场连接地铁与商业体,形成“地铁-公园-建筑”三首层动线。
上海A.F.A以“工业遗产活化+艺术商业共生”为核心,通过全球IP策展、花园式办公及多元业态创新,重构城市更新逻辑,成为长宁区“艺文赋能商业”的超级引擎。项目不仅延续“红坊”历史文脉,更以“最上海”品牌矩阵激活区域价值,推动上海从“商业大城”迈向“全球艺术文化策源地”。
11、奉发古华庭
项目体量:4万方
开发商/运营方:保利商旅
拟开业时间:2025年5月
项目看点
项目定位与规模
区位优势:地处上海奉贤核心区南桥板块,位列“南桥九景”之首,作为奉贤“南桥源”城市更新首发商业项目,毗邻12万方五星级公园古华园,与地铁5号线/15号线南桥新城站形成立体交通网络,联动奉贤新城与老城商业势能,形成“历史文脉+现代消费”黄金界面。
开发规模:总用地面积4.1万㎡,总建筑面积约10万㎡(含地上商业8.9万㎡、地下停车场700个车位),总投资超25亿元。由保利商旅与奉发集团联合开发,计划2025年5月30日全面开业,定位为“最奉贤生活聚场”,预计年客流量超800万人次,填补区域高端文商旅消费空白。
目标客群:聚焦25-45岁新中产家庭及在地文化爱好者,辐射奉贤老城居民及周边3公里50万常住人口,打造“烟火气+艺术感+社交力”三位一体体验目的地。
核心亮点与业态布局
城市级文化地标:
双核驱动空间:
南庭·自在生活地:规划烟火市集、社区餐饮及便民服务,保留原古华商城历史肌理,引入“老底子”奉贤小吃、非遗手作工坊,唤醒集体记忆;
北庭·城市向新力:打造山海主题餐饮集群、潮流零售及文创体验空间,引入%Arabica烘焙工坊、黑珍珠米其林餐厅等首店,形成新旧交融的消费场景。
四大主题区:
前庭区:商业主街串联下沉广场,布局零售旗舰店与轻餐酒吧;
中庭区:保留并改造古华山庄日月楼,坡屋顶设计融合玻璃幕墙,转型为多功能宴会厅及艺术展览空间;
滨水区:打造2000㎡亲水休闲带,引入露营餐厅、水上运动体验馆;
独墅:8栋滨水独栋建筑引入高端品牌及文化体验馆。
设计特色与体验升级
地标建筑设计:
新旧共生理念:保留原古华商城砖墙结构,外立面嵌入镂空格栅与LED线性灯光,夜间呈现“海浪波纹”动态效果;日月楼改造采用参数化设计,坡屋顶与玻璃天窗形成光影互动,成为奉贤新地标。
立体生态:项目绿化率超30%,屋顶设置空中花园,下沉广场连接地铁与商业体,形成“地铁-公园-商业”三首层动线。
奉发古华庭以“新旧共生·文化赋能”为核心,通过历史建筑活化、非遗场景沉浸及多元业态创新,重构奉贤商业逻辑,成为上海城市更新与文旅融合的典范。项目不仅延续“南桥源”历史文脉,更以“最奉贤”品牌矩阵激活区域价值,推动奉贤从“郊区新城”迈向“全球城市文化会客厅”。
结语
差异化内卷的尽头,是商业本质的回归。无论多么华丽的包装、多么前卫的设计、多么丰富的内容,商业项目的核心价值始终在于满足人的需求。
截止目前,北京优质购物中心的存量已达1600万平米,而上海更是达到2400万平米的规模,人均商业面积已达到纽约、东京的水平,接下来更需要在坪效和体验等质量维度上进行提升了。
北京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科技创新资源,正打造"中国特色的世界级消费体验";上海则凭借国际化基因与市场化智慧,构建"世界标准的中国式商业场景"。两种模式各有千秋,但都在回应同一个问题:
在消费增长乏力的时代,商业空间如何创造新价值?
未来能够生存下来的商业项目,要么让人"来了不想走",要么让人"走了还想来"。拼品牌、拼面积的年代已经过去,现在比拼的是谁能把逛商场变成一种"刚需体验",谁能在差异化竞争中找到打动人心的独特价值。
差异化内卷的终极解法,不是同质化的死路,而是回归商业本质后的创新再出发。这场看似残酷的市场拼杀,最终将淘汰同质化的平庸项目,留下真正理解城市灵魂、满足人性需求的杰出作品。
而这,恰恰是中国商业地产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2013-2024 极贸易 www.jimaoyi.com 版权所有 | 御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0664 | 京ICP备14004911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