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定位一定要回归认知共识
品牌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去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经存在的认知,去重组已存在的关联认知。
即:定位一定要回归消费者共识。
这里的共识是指:消费者心智中固有的已经存在的集体认知,比如,红灯停、绿灯行;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有药好的更快些;
这种认知共识是人们的潜意识,能够引发共鸣的认知,是强大的文化原力母体。包括:
1.用户需求共识
所有商业的起点都是未被满足的需求。比如,优衣库通过“低价优质基本款”定位,本质是回归“穿衣蔽体”这一最朴素的需求,而非追逐潮流。在消费分级时代,抓住“性价比”“实用主义”等基础需求,往往比制造伪需求更有效。
2.市场竞争共识
任何品类都存在“替代性选择”。元气森林能突围,是因为洞察到“无糖饮料”这一替代性空白,而非强行创造新品类。品牌定位需先回答“消费者为何不选其他品牌”,而非自说自话。
3.价值传递共识
品牌承诺必须可感知、可验证。比如,海底捞的“服务至上”通过等位美甲、生日歌等具象化服务体现,而非空喊口号。品牌需用“证据链”支撑定位,而非依赖广告轰炸。
等等……
认知共识很难轻易改变,改变它们很困难,要善于利用它们,重构它们去建立品牌的定位。定位要顺应消费者心智、重构心智,而不是创造心智认知。
现实世界只是表象,消费者心智中的认知才是真正的现实。
飞鹤奶粉在做品牌定位之前提出:“飞鹤的核心竞争力是位于北纬47度的黄金奶源带。全世界最好的奶源带都在北纬47度,这个纬度的昼夜温差比较大,种植奶牛食用的首蓿草时不需要使用很多杀虫剂。中国位于北纬47度的省份是黑龙江,那里土壤非常肥沃,种出来的首草蛋自质含量高,奶牛吃后可以提升牛奶的各种营养要素。
这些背书无疑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能够提升奶粉的质量。但是,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北纬47度的黄金奶源带很重要吗?有价值吗?想要在如今的市场上生存下去,就不要用企业视角看产品,应当忘记自己,学会从用户视角看产品。
中国人买奶粉首选四大国际品牌(多美滋、美赞臣、雅培和惠氏),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荷兰、新西兰、爱尔兰和黑龙江相比,谁的技术水平更高?谁的奶源更好?飞鹤打算花大量篇幅来讲47度黄金奶源带毫无意义,因为它背离了消费者的心智,飞鹤在建立一个认知共识,而不是重构一个认知共识,建立一个认知共识很难,代价很大,而重构一个认知共识,很容易,还易传播。
中国人,坐月子的时候不可以洗头发,不能吃冰块,而美国人截然相反,在美国,女人在生完小孩两三天之后,就可以喝着冰可乐上班了,这是人种的差异。利用消费者这个固有认知,提出“飞鹤奶粉55年专为中国人研制”,“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试问哪个竞争对手能够模仿?美赞臣能这么说吗?不能。即飞鹤利用了消费者心中的原有共识——“一方水士养一方人”,它就是消费者的集体潜意识,千古以来未变的俗语。
很多广告看上去没有效果,最核心的问题是没有找到那个一针见血的点。
有很多消费者认为人参、燕窝、鹿茸和冬虫夏草这类补品比较高档,东阿阿胶正是借力于这种认知共识进行了关联定位,将阿胶定位为一种珍贵的高价值补品。而东阿阿胶用户的信任则源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滋补有三宝,人参、鹿茸与阿胶。10年的时间,让东阿阿胶从20元一斤涨到了2000元一斤,公司的市值从20亿元涨到300亿元。
青花郎酒“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的定位逻辑:首先借势茅台,通过绑定酱香品类领导者茅台,快速建立消费者对青花郎品质的认知共识(如“茅台镇之外的酱香典范”),降低市场教育成本。其次,差异化表达避免直接竞争,强调“赤水河两大酱香”的地域属性,以及“生长养藏”的独特酿造工艺,构建差异化价值。第三品类占位,在酱香白酒市场集中度高(茅台占比超50%)的背景下,青花郎通过“第二”定位切入高端市场,满足消费者对“茅台替代品”的需求。
02、回归共识的品牌定位方向
1.用“第一性原理”穿透表象
回归品类本质需求。比如,lululemon从“瑜伽裤”切入,本质是满足“中产女性运动社交”需求,而非单纯卖服装。
2.建立“常识型”信任状
用消费者熟悉的场景、语言传递价值。比如,飞鹤奶粉的“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用“地域适配”这一常识建立信任,远胜于抽象的科技术语。
3.构建“反常识”的常识认知
在常识框架内创新。比如,拼多多通过“社交裂变+低价”重构电商常识,但底层逻辑仍是“多快好省”的零售本质。
认知重组的核心策略
1. 心智重塑:打破旧认知
冲突营销:制造认知矛盾,如“怕上火喝王老吉”(将凉茶与火锅场景绑定)。
对比教育:通过数据/实验对比旧认知(如Swiffer拖把广告展示传统拖把的细菌残留)。
2. 叙事重构:故事化传播
用新故事覆盖旧记忆,重塑用户联想。
比如:New Balance通过“致匠心”纪录片转型为“工匠精神”代表。
3. 体验重构:行为引导认知
星巴克推出燕麦奶选项,强化环保健康形象(产品迭代);海底捞通过极致服务扭转“火锅=低端餐饮”认知(服务设计)
4. 社交化重组:用户共创内容(UGC)
借助用户口碑稀释负面印象或强化新标签。比如:Lululemon通过瑜伽社群KOL重塑专业运动品牌形象。
5. 数据驱动重组:精准触达
通过用户行为数据定位认知偏差点,定向投放内容。比如:Netflix利用观看数据定制剧集,重塑“个性化娱乐平台”认知。
03、瓜子二手车回归共识的品牌定位
瓜子二手车的定位过程是一个典型的通过战略迭代解决行业痛点、构建竞争优势的案例,其演进路径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均围绕用户核心需求进行精准突破:
第一阶段:C2C模式破局——以“去中间商”重构交易认知(2015-2017年)
1. 痛点洞察
传统二手车交易中,车商通过信息差赚取高额差价(平均20%-30%),且交易流程不透明,消费者面临“买贵”与“车况不明”的双重风险。
2. 定位策略
对立性定位:提出“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直接对抗传统车商模式,通过广告语“个人卖家卖给个人买家”强化C2C直连价值。
信任构建:
孙红雷代言提升品牌可信度;
大规模广告投放(地铁、影院、综艺)渗透心智;
通过SEO优化及汽车论坛软文塑造专业形象。
3. 定位结果
创立首年覆盖60城,占C2C市场80%份额;
帮助卖家多卖15亿,买家节省25亿,验证模式可行性。
第二阶段:严选模式升级——以“质量革命”解决车况痛点(2018-2020年)
1. 行业变化
随着C2C模式普及,价格透明化成为标配,但车况质量仍是核心痛点(事故车、调表车频发)。
2. 定位调整
从价格到品质:推出“质量革命”,承诺每辆车投入3000元提升品质,包括:
259项专业检测:覆盖事故、泡水、火烧等关键项;
整备服务:对车辆进行清洁、维修至准新车标准;
售后保障:提供重大事故车退车、1年/2万公里质保。
技术赋能:
基于42亿条数据训练AI定价系统,将售卖周期从32天缩短至7天;
线下严选店实现“一次多看上百台车”,提升购车效率。
3.定位结果
推动行业平均差价降至个位数,带动二手车品质化升级;
严选店模式贡献超50%交易量,验证品质定位的市场接受度。
第三阶段:全电商模式转型——以“数字化”重塑交易体验(2021年至今)
1. 趋势驱动
疫情加速线上化,政策放开二手车限迁(如“跨省通办”);
传统线下交易成本高、体验差(如车商乱报价、手续繁琐)。
2. 定位再升级
线上交易闭环:用户可通过APP完成看车、咨询、订车、金融贷款全流程;
线下履约中心:负责车辆交付、过户及售后,门店功能从“销售”转向“服务”。
通过用户行为数据优化推荐算法(如“千人千面”展示);
动态定价系统根据供需实时调整车价,库存周转率提升4倍。
3. 定位成果
电商模式交易占比超80%,用户净推荐值(NPS)提升30%;
推动行业向“非标品标准化”演进,例如推出“7天无理由退车”政策。
总结瓜子二手车定位的底层逻辑:
以用户为中心的主张,始终围绕“价格透明”“车况可靠”“体验便捷”三大消费共识进行迭代;以行业变革引领的方向,从“去中间商”到“品质升级”再到“全链路数字化”,每次定位均推动行业升级;以技术赋能的手法:通过大数据、AI、物联网等技术将非标二手车标准化,构建竞争壁垒。
这一过程印证了“定位需回归共识”的核心观点:二手车交易的底层共识是“公平交易”与“物有所值”,瓜子通过模式创新与技术落地,将共识转化为可感知的用户价值,最终实现从“行业颠覆者”到“标准制定者”的蜕变。
所以,成功的定位不是只有一条道路,而是一个方向、一种思维逻辑。找到自己品牌的特性,明确细分市场,挖掘消费共识,占领用户的心智,这些是企业的重中之重。
2013-2024 极贸易 www.jimaoyi.com 版权所有 | 御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0664 | 京ICP备14004911号-8